「還差了一些?艾倫先生,你要知道一個私有企業,可不是一個人說的算的。」德里克皺眉道,「尤其是美國鋼鐵公司這樣的企業,哪怕我是一個有話語權的執行董事,也不能左右多數人的意見,那不是家族企業。」
「同樣,英屬印度也不是我一個人說的算。」艾倫威爾遜聳聳肩,語氣也頗為的無奈,「更何況這不是英屬印度的事情,最後總是要倫敦知道的,如果能拿出來讓國家受益的方案還好說,如果拿不出來,相信德里克先生也知道政治上的複雜性。」
「我很了解,你就不用拿官話解釋了。」德里克一副老江湖的口吻,在艾倫威爾遜開啟長篇大論之前,提前進行了制止。
兩人都能夠感受到在接近目標,但就像是兩人的對話一樣,這並不是兩人嘴巴一張就能定下來的事情,艾倫威爾遜上面還有倫敦的公務員首領,德里克身後還有美國鋼鐵公司的其他董事,要看見曙光的勝利,歸根究底還不是勝利。
決定權並不在英屬印度,而是在英國和美國,匹茲堡和倫敦,那才是拿主意的地方。
問題也不是沒有,比如說現在英屬印度看起來安定,但一旦印度獨立,能否保證鐵礦的平穩呢,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從歷史淵源一直談到現狀。
「本質上,像是尼赫魯所說的印度,在文化概念是存在的,畢竟印度教在這擺著。但是一個叫印度的國家,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邁索爾土邦的歷史比美國存在的時間都長,現狀沒有理由會改變。我們將會給獨立後的印度留下一個鬆散的聯邦,德里克先生的擔心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可能微乎其微。」
更不要提,英屬印度,尤其是在艾倫威爾遜回來以後,唯一一個一直沒有放棄,持續推進的工作就是裁軍。
英屬印度在二戰期間近二百七十萬的軍隊,在這種努力之下已經縮減到了九十五萬。
其實裁軍工作還沒有完成,畢竟這是減少財政負擔的事情,本土還需要資金支援,當然值得總督府大力推進,等到英屬印度獨立還有多少軍隊,到時候在看看。
目前的九十五萬軍隊當中,和平教徒占據了符合人口比例的份額,錫克教徒則占據了不符合人口比例的份額。而土邦方面,幾個重要大土邦加起來,也有二十萬的私軍。
雖然不能稱得上是完美的平衡,但尼赫魯在獨立之後,肯定要先用一點時間重新培養軍隊辦事的。
鐵礦終究在半獨立的土邦而不是直接被尼赫魯影響的行省,所以總體而言,艾倫威爾遜希望德雷克認為,風險可防可控。
「除非德里克先生,不相信大英帝國的政治能力。」艾倫威爾遜仿佛受到了冒犯,臉色也變得鄭重起來。
「被的我可以不相信,但要提到政治能力,我相信不止美國相信。」德里克受過專業的訓練,不論多好笑他都不會笑,除非忍不住,呵呵……
他相信不但美國相信,法國、德國乃至於蘇聯,都非常相信大英帝國在政治上的造詣。過去無數次的戰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有感於美利堅合眾國的昭昭天命,德里克不認為還有其他國家能夠和美國一樣,掙脫大英帝國設置的囚籠,這不可能。
雖然這一天的進展同樣不大,但兩人還是友好告別,德里克還要體會異域風情,艾倫威爾遜還得回去做飯呢,他為了大英帝國犧牲了太多。
一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倫敦方面的評估,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逆子面前,大英帝國都顯得小家子氣起來,歸根究底商人就是幹這個的,官僚則不一定。
其實對於英國而言,能脫手找到下家就不算虧,所以評估的時候略微顯得保守。
但沒關係,後知後覺的倫敦官僚知恥而後勇,一方面讓艾倫威爾遜儘量爭取,而另外一個方面,愛德華·布里奇斯覺得,是時候讓廣受尊敬的艾德禮首相知道這件好事了。
之前不是沒有過口風,只是提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進行試探,而現在可以讓首相拍板了。
愛德華·布里奇斯來到首相辦公室,比較巧合,沒有其他人。
「愛德華,請坐。」艾德禮略微驚訝,愛德華·布里奇斯大多數時間都不來他這,而是帶著諾曼·布魯克
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