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裱糊匠,艾倫威爾遜自認為已經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當然這也離不開英屬印度公務員,這個溫暖大家庭的全力支持。
讓英屬印度的局勢出現了一絲微小,但絕對對大英帝國有利的轉變。社會的平穩每過一天,英屬印度就會為大英帝國創造一天的財富。
不過到了現在麼?也是時候回歸治理英屬印度的傳統分而治之了。在英屬印度獨立已經成為定局的前提下,把水攪渾,製造一些矛盾有什麼錯。
矛盾本來就是存在的,利用也有錯了?指責大英帝國利用矛盾維護英屬印度的統治,艾倫威爾遜說實話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不管指責英國的國家,說的多么正氣凜然,但實際上就是如此。
什麼反殖民啊,反帝反封建!後來也沒看聲援印度人的國家,真的幫印度做什麼了。指責別人的時候當然是理直氣壯,輪到自己又受不了了。
不過這個世界本就是如此,印度做不行,大英帝國做,很行……
戰爭和動亂等衝突是現在國際社會的基本體現,和平與發展雖然仍然被所有國家認同,但是當大危機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國家還是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以至於整個國際社會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封閉了自己的一部分對外對內的言論公平感。
印度人也知道家醜不可外揚,不過處在英屬印度註定獨立這個十字路口,艾倫威爾遜覺得揚一揚其實也沒有什麼,保持透明度有什麼錯呢?
尼赫魯和帕特爾各有擁躉,支持者都不在少數,其實只要隨便走走就能親眼所見,印度人目前對英屬印度副總理的熱忱,各種的集會,就成了這種鍵政的最佳場地。
有賴於甘地已經做出調解,在政治集會當中,帕特爾和尼赫魯的支持者還算是穩定,不過這種場合哪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呢?這麼大的集會,有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參與,出現一點事情也是非常正常的。
這一場源自於孟買的政治集會,在現在的英屬印度,已經不是必須嚴厲禁止的事情了。當地的殖民機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沒有人知道衝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一群帕特爾的支持者開始了自己的超神之旅,手持彎刀高呼著帕特爾的名字薩達爾,意為領袖的雙關語,在集會上對敵人,也就是尼赫魯的支持者展開了血腥的屠戮。
驟然的屠戮出現,手無寸鐵的尼赫魯支持者,成為了刀下冤魂,整個街區成了一片修羅場,但對於參加集會的海量人數來說,這一點混亂還真不是問題。
等到絕大多數參與集會的人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更大的混亂發生了,人群互相推搡踐踏,加上狂熱的氣氛,造成了巨大的混亂。
到了這個時候孟買的殖民政府,才知道尼赫魯和帕特爾的支持者,造成了衝突。才匆匆的起到政府的責任,前往事發地平息事端。
孟買出現兩個候選人支持者的衝突,進而發生的慘案,立刻就傳到了新德里。
「尼赫魯先生,關於尼泊爾士兵的分配,似乎我們還是不能達成一致。」艾倫威爾遜面帶淡然的搖頭道,「恕我直言,尼泊爾營和印度的部隊一樣,都是大英帝國的武裝力量,未來印度獨立,為什麼尼泊爾人要歸印度所有?有這個道理麼?」
一八一五年,英國軍隊的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人組成的戰鬥營。從此,廓爾喀人在英軍中服役的傳統延續至今。
二戰當中,為大英帝國而戰的廓爾喀人有二十萬,戰後當然是沒有這麼多了。不過也有二十多個戰鬥營,現在英國需要這群僱傭軍麼?
當然是需要的,倫敦已經讓英屬印度儘量爭取,將這些僱傭軍派往馬來亞,防止東印度群島的荷蘭如果堅持不住,會對馬來亞造成威脅。
其實艾倫威爾遜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歷史上的加德滿都協定,不過他是不可能去尼泊爾境內的,於是剛走沒多長時間的拉納代表團,又回來了。
其實對於尼泊爾僱傭軍,艾倫威爾遜根本一點也不熟悉,也不知道這些人的作用。只是因為倫敦讓爭取,他才在這裡爭取的。
對尼泊爾僱傭軍歷史最熟悉的地方,就是福康安翻越過一次青藏高原,和這個山地國家打過一次,當然受限於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