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網游小說 > 大英公務員 > 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

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

    歐洲共同市場的建立,也是美國支持的,並且也是馬歇爾計劃的條件之一。

    如果在這個時候建立,聯邦德國還沒成立,法國還沒有恢復元氣,那麼毫無疑問,英國就是歐共體的老大,同時也是未來歐盟的老大。

    這是艾倫威爾遜的想法,可這件事雖然是好事,可也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容易。

    英國內部一直有大陸均衡的政策,都隔岸觀火習慣了,主動介入歐洲事務的最近一次經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於二戰那是德國復仇的之戰,和英國是否介入歐洲無關。

    英國的大陸均衡就如同美國的孤立主義思潮一樣,支持者從來都不是小數。

    只是一頭扎進去領導歐洲,其實對於英國來說,這個決心可不好下。

    艾倫威爾遜其實也沒把握說服倫敦政府這麼做,所以要領導歐洲,又要看起來覺得是在制衡歐洲,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丘吉爾第二次上台的時候,提出來了一個叫三環外交的策略,把英國的外交分為,歐洲、大英國協和美國三個部分。維繫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軍事與利益同盟;

    二,維繫與大英國協主要國家特別是與英國同文同種的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的關係。三,保持與歐盟國家經濟軍事上的合作,但同時又保持一定的距離。

    至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只是發展經濟上的關係,形成軍事同盟較為困難,除非有共同的敵人或相當的的共同利益驅使。但這樣的三環建設,已經有夠多小夥伴了。

    如果按照丘吉爾的想法,隨著英美的靠近,美國就會對英國形成虹吸效應。英國的下場應該會和歷史上差不多。

    所以三環外交是不可取的,應該換一種外交方略。至少現在來看,美國是支持歐洲整合的,實際上還特別支持英國出面整合。

    但是歷史上因為大陸均衡的傳統思維,最終拒絕了美國支持英國整合歐洲的建議。採取了三環外交,但最終大英國協都跟著美國走了。

    現在處在一個相似的選擇上,艾倫威爾遜已經知道三環外交的後果。那麼自然是不能採用,既然美國支持英國整合歐洲,英國就應該整合歐洲。

    在之前的兩年中,不管是否出於僥倖,他制定的兩翼齊飛計劃效果至少很不錯。

    那麼一頭扎進歐洲容易被大陸均衡的支持者,以及反對黨所抨擊。

    那麼就把大英國協加入進來,效仿之前德國英占區和英屬印度的關係,進行一個擴大版的兩翼齊飛。

    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如同在艾德禮首相剛上台的時候,美國已經有對歐洲進行援助的呼聲,如果是那個時候開始,艾德禮首相一定會高呼英美特殊關係牢不可破。

    但在艾德禮首相剛上台的時候,是美國斷絕援助,並且告訴他,英國有這麼多殖民地,從戰爭當中恢復毫無問題。

    至於一九四五年的法國,根本就沒有對美國的援助報以希望,直到先期接觸的時候,還時不時的唱反調,和當時的英美兩國態度大相徑庭。

    現在時間已經逼近到一九四八年,英國除了外債之外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

    對馬歇爾計劃有出現了態度變化,仍然是盼望,但就算是不給,好像也沒有什麼損失。


    沒有美國的美元援助,英國一樣可以利用德國的英占區恢復元氣。而法國的態度則不像是頭兩年這麼強硬,轉而對美國的援助期待起來。

    這是目前英法兩國的不同,艾倫威爾遜找到皮埃爾的所想要達成的共同立場,總結起來其實非常簡單,樹立起來一個分錢的原則,確保英法兩國占據最大的那份。

    分錢原則有兩個:美國的盟友比中立國多、中立國比軸心國多,人數多的國家比人數少的國家得到的多。

    英法都是美國的盟友,雖然義大利和德國的人口並不比英法少,但兩國是軸心國。

    至於具體到英法兩國這裡,法國的人口是四千萬,英國的人口是四千九百萬。差不多比法國多出來了近一千萬的人口,所以多拿一點並不過分。

    艾倫威爾遜都是從數據上進行說話,並沒有提及英國和美國血濃於水的關係。

    皮埃爾不住的點頭,表示這個共同立場非常的公平,那麼作為英國支持法國享用薩爾區資源的回報,法國可以主動提議,將被蘇聯影響的南斯拉夫四國踢出援助名單。

    「其實這也是美國人的意思,只有傻瓜才相信,美國會拿美元讓蘇聯加快恢復。」艾倫威爾遜長出一口氣道,「他們的援助少了,我們的援助就多了。」

    「其實共同市場最重要的是一支歐洲人自己的軍隊。」皮埃爾忽然說出來這麼一句話。

    「額,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對外的外籍軍團了。」艾倫威爾遜裝作聽不懂對方的話,用布魯塞爾條約組織的對外干涉軍做搪塞。

    經濟上取得共識都這麼難了,在政治領域和軍事領域哪有這麼容易?

    而且說實話,以英法兩國的軍隊,排除美國的軍力支持和蘇聯對抗?英國首先要維護皇家海軍的存在,沒有精力在陸軍上面,指望法國承擔主力義務和蘇聯對峙?夢裡啥都有……

    連德國恢復了都不服法國,就算已經設想德國已經恢復了,加上德國的軍力,好像對抗蘇聯也不行,和蘇聯對峙沒有美國是不行的。

    艾倫威爾遜可沒有天真到,認為英法兩國恢復了就能和蘇聯一較高下。

    就算是真的把美國排除出去了,那就會變成英法被美蘇隨時敲打。

    他知道歐洲軍的想法絕對不是皮埃爾個人的一時失言,肯定已經在法國政府內部有聲音了,實際上歐洲軍的概念也不是二十一世紀才出現的。

    至少在歐洲出現過兩次歐洲軍的聲音,第一次就是戰後初期,法國倡導的歐洲軍。

    想要制止美國在歐洲的影響擴大,第二次是冷戰結束之後的九十年代初,已經建立起來了一支五萬人的部隊。

    兩次都沒有成功,更何況現在英法還沒恢復呢,還是等著美國代表團抵達光榮的巴黎比較好。

    北約能不建立當然是最好,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只把美國的軍隊局限在德國境內都算是一個勝利,犧牲德國別讓其他歐洲國家被美國綁架也可以接受。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連同法國一起犧牲,反正戴高樂上台會把美國人趕走的,這個惡人還是法國人比英國更加適合。

    經過一番利益交換,回到大使館的艾倫威爾遜給倫敦發電,表明已經和法國取得了共識,確定了共同要飯的立場,盟友要比敵人多,人口多的要比人口少的多。在這個兩個前提下,英國肯定會得到最大的一份。

    十二



  
青山鐵杉推薦:  我的美利堅  重生我的時代  大晉太宰  大時代1958  六萬年之後  
隨機推薦:  我真不是全能大佬  從木葉開始逃亡  封魔將軍  在港綜成為傳說  天路客棧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英公務員"
360搜"大英公務員"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