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過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魯曉夫的日子過的其實並不好,在戰後他是烏克蘭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岡諾維奇空降烏克蘭之前是這樣的。
卡岡諾維奇是赫魯曉夫的同齡人,兩人年紀仿佛,這讓從一把手退位到輔助地位的赫魯曉夫幾乎看不見未來的希望,尤其是在應對去年應對旱災上的舉措,在史達林面前大大失分,這讓今年的赫魯曉夫頗為抑鬱。
尤其是這一次和謝皮洛夫來柏林,更讓赫魯曉夫對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觀。
從任何方面謝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後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謝皮洛夫共同完成一個任務,不論怎麼考慮,都無法讓他對未來樂觀的起來。
在兩人到達柏林之前,艾倫威爾遜也接到了本次談判的對方名單,當然沒有赫魯曉夫的名字,本次的談判的蘇聯代表是謝皮洛夫。
這個名字艾倫威爾遜也不陌生,在史達林死後,這個人接替莫洛托夫為外交部長。不過擔任外交部長的時間非常短暫,就從蘇聯政壇上消失了。
沒有什麼爭議,如同謝列平、柯西金等頗有作為的蘇聯高層幹部一樣,熟悉的人們,可能只是扼腕嘆息:「如果國家讓他來進行管理,那會不會更好一些?」
但是,他們這種人,是無法走上那個最高位置的,他們缺乏一種鬥爭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鬥爭的精神,而是和他人鬥爭的精神。
蘇聯在幹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晉升的不談,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像米高揚、葛羅米柯、庫納耶夫、安德羅波夫這樣的常青樹,他們在一個位置上短則十餘年,長則幾十年,直到最後退休或者高升。
另一種則是像謝列平、謝皮洛夫這樣的,而立之年已敲開了中央的大門,不惑之年進入了決策層。
如果謝皮洛夫成功的挺過赫魯曉夫時期,很可能會成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對手。因為兩人的年齡相仿,政治軌跡十分相似,在戰爭時期謝皮洛夫的履歷還更加出彩一些。
能夠做到後來的外交部長,已經是艾倫威爾遜眼中的大人物了,他還不知道柏林來了一個比謝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處在被史達林敲打階段的赫魯曉夫。
雖說不知道赫魯曉夫的到來,但知道了蘇聯代表是謝皮洛夫,艾倫威爾遜心裡也是很高興,謝皮洛夫雖然如同一顆彗星一般划過,卻在任內推進了緩和。
在九十年代蘇聯已經不復存在,走到彌留之際的謝皮洛夫留下遺言總結道,「我從未依靠過任何人,我有自己的頭腦來判斷事情。」
這樣的對手至少是理智的,艾倫威爾遜覺得不會面對過多的無理要求。
毫無疑問,他現在想敲開蘇聯市場的大門,英屬印度即將獨立了,當然英國肯定會儘可能的保持對次大陸的特權,但終歸是沒有直接統治來的隨心所欲。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敲開蘇聯市場的大門,對英國已經好轉的經濟又是一大助力。
貿易這個東西無非就是取長補短,蘇聯作為一個高緯度國家,是沒有理由拒絕英國的。
「不會出現困難吧?」艾福爾已經知道艾倫威爾遜本次來到柏林的目的,作為英國駐柏林的涉外人員,艾福爾當然知道蘇聯人的固執,此時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我身經百戰見的多了,從新德里到孟買縱橫次大陸無敵手。」艾倫威爾遜雖然心裡也沒有多少把握,但絕對不能在艾福爾面前露怯,發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無敵的感慨。
這兩天艾倫威爾遜也準備一些資料,決定對蘇聯嚇上這麼一嚇。
他知道蘇聯其實在二戰之後的初期,專注於戰後的既得利益,其實並不想要和西方鬧翻。
最關鍵的是烏克蘭的局勢,可沒有隨著戰爭結束而平息,至少現在烏克蘭還是存在不少反蘇武裝的,烏克蘭對蘇聯的重要性,是任何鍵政者都一清二楚的。
晚上,蘇聯方面傳來消息,這一次的談判帶點仍然在波茨坦宮,相當於艾倫威爾遜要面對客場作戰的條件,把這個消息同時傳回給倫敦。
艾倫威爾遜就帶著幾個外交官和軍情五處的探員出發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宮,這個曾經三巨頭會面的地方,故地重遊繼續和蘇聯談判。
「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