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立陶宛特遣隊的隊員返回莫斯科,阿列克謝耶夫選擇一個訓練場和這些隊員見面,首先宣讀了這一次造成傷亡的處罰。
對於這種處罰,阿爾法部隊的隊員當然是心中不服,阿里克謝耶夫直接開口道,「其實處在第三方考慮,我心裡也不服。但是大家要知道,自由派在莫斯科鬧事,甚至借著美國駐蘇聯大使對中央施壓,中央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當然了,我本人也對這一次退讓非常難過。」
阿里克謝耶夫開口就把自己的位置和現在遭受處分的阿爾法部隊放在一起,以此來爭取好感,然後面色凝重的宣布要對阿爾法部隊進行以此整肅,這不僅僅是這一次立陶宛特遣隊的問題,而是要整肅整個阿爾法部隊。
說出這個目的,整個特遣隊一片譁然,紛紛開口表示這是不公平的處罰,事情到了現在問題不在於他們。
「我當然知道根源不在你們,是自由派,是一些領導人沒有堅定的一致,難道我心裡不難過麼,阿爾法部隊的第一批成員,還是我親自挑選的。」
為了大局,偶爾也要拋棄一些好人,既然這是中央的命令,文化沙皇建議這一次好大兒直接誇大化,把阿爾法部隊各級指揮官換上可靠之人,反正這個責任是很明確的。
要怪就怪地圖頭沒有擔當,要怪就怪契丹人勾結外敵,他這個克格勃副主席只是一個傳達者,責任不是他的。
這是一次借著最高命令完成全面控住阿爾法部隊的步驟,而且這一步必不可少。
阿里克謝耶夫對犯了錯誤的隊員好言相勸,然後帶著沉重的口吻娓娓道來,「你們感覺自己委屈,但是和立陶宛境內的俄羅斯人安危相比,這種委屈算得了什麼?我個人最為憂慮的是,當地俄羅斯人某種意義上已經處在極為危險的境地。」
整個講話在這一次直接就升華了,甚至可以直接拉著契丹人這個俄羅斯總統對打,用民族主義對決民族主義,俄羅斯境內的俄羅斯人歲月靜好,還有幾千萬在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人呢,他們的處境誰考慮過?
阿列克謝耶夫直接拿出來了一個例子,那就是摩爾多瓦的德左共和國,用迴避的口吻表示不希望這種局面出現在蘇聯各地。
兩年前,摩爾多瓦最高蘇維埃頒布了共和國語言法,規定摩爾多瓦語為國語,在官方場合限制使用俄語和其他民族語言,報考摩爾多瓦高等院校的考生必須熟練使用摩爾多瓦語。
之後摩爾多瓦人民戰線更是提出了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合併的主張。
為了防止這一區域併入羅馬尼亞,蘇聯紅軍第十四軍一九五六年以來一直在此駐防,而十四軍的指揮官在發現當地羅馬尼亞人有分離趨勢的時候,便開始以種種理由控制住了德左地區,在摩爾多瓦當地形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這一系列政策引起了少數族裔的不滿與恐慌,他們開始企圖從摩爾多瓦獨立,建立屬於本民族的非羅馬尼亞民族國家。
當地俄羅斯人在駐軍的支持下,在去年九月已經成立了德左政府,和摩爾多瓦進行武裝對峙。
所以只要當地蘇軍想要發揮用的,本著破罐子破摔的目的,絕對能夠想要把獨立的地方整的苦不堪言。這其實就是立陶宛的前車之鑑,既然德左的事情不足以讓很多人警惕,那麼就在立陶宛複製德左的狀態。
事實上派往立陶宛的另外一批人,就是德左共和國的俄羅斯武裝民兵,當然,很多從德左出發的民兵,本身就是原來駐德蘇軍的退伍官兵,這一點只有他本人和福爾采娃母子兩個知道。
已經出現了一批俄羅斯人在蘇軍的支持下,完成了對加盟共和國一部分的割據,這也讓剛開始沒什麼信心的阿里克謝耶夫信心大增。
這比艾倫威爾遜和福爾采娃的勸說都有用的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這一次阿里克謝耶夫把阿爾法部隊全部收入囊中,同時也給了給解職退伍的軍官一個很好的安排,加里寧市有賴於在禁酒令時期的發展,可以說是整個蘇聯少有的,經濟還不錯的城市,因此也成為了不少人盼望的工地點。
通過面面俱到的安排,阿里克謝耶夫本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清洗大西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