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子拜見師伯。」
求真觀,藏經閣二樓。
長春子帶道童稽首行禮。
他入玄虛門下二十載,如今三十有五,面容柔和,雙目有神,臥蠶眉,寬額頭,高鼻樑,頜下鬍鬚打理的一絲不苟。
性格穩重,精明強幹,幫玄虛處理了不少門中事務,被觀中上下視為下一任觀主。
求真觀規矩,觀主修為不一定最高,可辦事能力一定最出眾。
擅長打理庶務,方便眾道修行。
這很道門!
「無需多禮。」
揮了揮手,玄明命他們起身。
長春子沒廢話,簡單問候幾句,便吩咐道童,將兩個木盒放到桌案上。
「師伯,師父說您新晉入道,沒有趁手法器,特意命弟子送來這些,希望能助您護持自身,道途坦順。」
聞言,玄明心中一動。
明白玄虛這是兌現昨日承諾。
「師弟心意,貧道收下了,勞煩師侄代我轉達謝意。」
「弟子一定把話帶到,若無他事,弟子就先告辭了。」
再次稽首行禮,長春子帶著道童離去,辦事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
當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藏經閣,玄明沒立即查看盒中物。
裊裊茶香中,他品茶翻經。
如今身處經樓,自然參經為上,反正盒中物跑不了,早看晚看都一樣。
———
門派延續,首在傳承。
傳承之本,當在經樓。
藏經閣二樓,藏有珍貴道經,很多是孤本,更有部分術法典籍。
為求真觀重地。
至少要修行至百日關的道人方可進入,
玄明選擇登樓,是因此地人少。
他可不想被湧入一樓的徒子徒孫們當猴兒看或被故意套近乎,擾了清淨。
二樓安靜,更易觀經悟道。
不過,玄明沒動二樓道經,不是不想,而是時機未熟。
萬丈高樓平地起。
一樓藏經八百卷,他尚未看完悟透,不能好高騖遠。
人頭頂天,腳踏地,置身其中,就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
如此,才能道穩、心安、根牢。
至於樓下經卷,自有守閣道士送上來,此子雖八卦話嘮,但勝在靠譜。
更難得的是,活得真實。
在玄明入道前,就對他真心尊敬,噓寒問暖,經常打些野味,幫他改善伙食,調養身體。
雖每次這傢伙都吃得最多,但玄明承情,若將來能力足夠,會給予其一份造化,算是還了這份人情。
觀經、品讀、思考、參悟
不知不覺間,便日暮西山。
玄明沒像往常那般熬夜,飲完最後一盞茶,直接收捲起身。
道門修行講究張弛。
張弛有度,才能事半功倍。
既入道,他便不能像過去那般將自己逼得太緊,要把握好度。
勞逸結合,快慢相濟,日出讀經,日落休憩,才是道。
度過了,會適得其反。
招來身材圓滾滾的守閣道士長安子,命其抱著兩個木盒跟上自己,玄明邁步下樓,離開藏經閣。
———
問道院,茅屋內。
長安子機靈,見天色已晚,師叔有事要忙,藉口準備晚食,離開院子。
這也是玄明欣賞長安子的點。
識時務,懂進退。
盤坐桌案前,打開其中一個木盒,紅白兩色映入眼帘,對比鮮明。
目光落到紅物上,玄明喜形於色:「想不到竟是此物!」
紅物為一個木棍,長約兩尺,寬僅半寸,打磨得光滑,紋理細膩。
紅色紋理之間隱約有雷紋閃動,靈機內斂,含而不漏。
這是雷擊棗木!
世人皆知道門修者喜用雷擊桃木、雷擊柏木等做法器,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