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然,你接著做左手無名指。」王海洋不可能放著凌然不用,等著其他人做完手裡的活。
斷指再植是最爭分奪秒的手術之一了。
今天的手術更是如此。
要想5歲小病人的8根手指都能用,就要儘可能快的為他縫合。
好且快的手術,是斷指再植的術後恢復的重點。血運很重要,儘早恢復血運是最重要的。
沒人知道離斷的手指,失血多久就會壞死,也許20個小時,也許8個小時,也許12個小時中國小兒斷指缺血時間最長的案例是56小時後,由無@錫手術外科醫院再植成功,但是,想必沒有人願意主動挑戰記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況,有一點是不會錯的,你讓它儘快恢復血液流動,它的恢復就會越好,功能性就越強。
一組,二組和三組的斷指再植都只進行到一半左右,所有人都沒有完成最重要的血管吻合,更有同樣複雜的神經吻合等待著眾人……
就他們目前的速度,一個半小時內都結束不了。
這種情況下,別說是空出凌然了,讓別的醫生替換凌然都沒道理,凌然做的最快,又年輕有精力,讓他繼續做下去是最正確的選擇。
替補的幾名醫生,不論速度還是質量的,都不能與此時上陣的幾位主任和副主任比,又憑什麼替換凌然呢?
王海洋不用左右衡量,轉眼間就做出了決定。
他要為整台手術負責,而不能為某個醫生的臉面負責不客氣的說,做不好手術的外科醫生,本身也沒有什麼臉面。
尤其是在雲華這樣的省級三甲醫院裡,大部分的外科醫生都是奔著技術路線去的,技術不好就會被看不起,這是毫無疑問的政治正確。
王海洋都已經是主任醫師了,他更用不著看別人的臉面。
凌然同樣不會考慮什麼人的臉面,而拒絕自己擅長的手術。
凌然只輕輕的點了點頭,說了句「好的」,再道:「馬硯麟,你繼續縫皮。劉護士,拿左手無名指的核磁共振的大片給我看。」
馬硯麟硬著頭皮繼續縫皮,引來了眾人的側目。
馬硯麟本人也頗感不安,拿起持針器的時候,手指甚至微微的抖了抖。
馬硯麟不由的看向凌然。
如果換一名暖心的上級醫生,此時大約會有800字的安慰詞,讓馬硯麟不要太緊張。
凌然卻是看都沒看馬硯麟一眼,就像是平日裡的操作一樣,自顧自的瞅著核磁共振圖發呆,不像是x光之類的小把式,核磁共振片的信息量極大。如一般病人自醫院拍攝得來的片子,裡面許多內容都是虛化處理的。
會讀片的醫生,看核磁共振得到的信息,比透視眼得到的還要多。
凌然集中精神閱片,馬硯麟反而鎮定了下來。
不鎮定也不行了。
做醫生的,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的,處理意外情·況,才是外科醫生的能力體現。
馬硯麟更多的還是回憶起此前手術室的種種,縫皮、清創是他做最多次的,開刀都做了好幾次,讓他對人體的手部結構有了更多的認識。
5歲孩子的手指雖然細小,但做tang法縫合的時候,凌然也做了10例有餘的小兒肌腱縫合,位置雖不同,遇到的問題卻是類似的。皮膚、肌肉、脂肪等等的觸感也是相同的。
馬硯麟定定神,彎針輕輕穿過小病人的皮膚。
他縫的無比認真,更是無比的標準。
就像是在急診科的時候一樣。
一系列操作下來,不去看馬硯麟的臉,根本看不出是規培醫做的。
旁觀的醫生互相看看,也都不吭聲了。
縫合本來就是熟能生巧的活計,只是普通醫生沒有機會為斷指再植做縫合罷了,操作的數量上不來,巧勁也就談不上了。
馬硯麟卻是做了百多台tang法的一助,嫻熟不遜於資深主治,平日做手術的時候,縫皮只是常規操作罷了。
一個人的精神和集中度是有限的,一助的存在價值就是輔助主刀,並處理瑣事,馬硯麟此前只是沒有機會露臉,此時
第156章 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