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觀自在」就是做功夫,「觀」是觀照,時時看著念頭的起處,不動搖。
「自」是自己,什麼是自己呢?
一人都錯認身體是自己,其實這裡面的自己,是身體裡面的真人,這真人才是我。
其實在於山的理解之中,這真人就是靈魂或者是神魂,而觀自在心經之中記載,它具有能見能聞的功能,這一點於山卻不知道,因為他的靈魂出竅,也只能做到能見,而能聞的功能,卻是不具備。
下面記載的就更加難懂,比如,在觀想的當下,一念不生,前念已斷,後念不起,當中沒有念頭的時候,此時雖一念不起,但非木石無知,而是了了分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能見所見,能聞所聞,這就是自己。
但是一上來不念做不到,因為多生歷劫,習氣深重,還是要有個法來修,按照此法修行,能得天眼通,見到一些可怕形像,外道執相修法,可以出神,發揮本性所具的神通。
「一刻不在,便同死人。」就是行屍走肉,這肯定是描寫靈魂出竅的狀態。
這一點到是很像於山的經歷,天眼通可以看到一些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出神,在這裡肯定就是靈魂出竅,而發揮本性神通,就是發揮靈魂的神通,這一點於山也做不到。
看到後面,於山更加能夠確定,這部《心經》是一部成佛的法,不是想想念念就行的。
一切眾生能觀自在,就是《心經》所說的菩薩,你不能,那麼你就是眾生了,而不是菩薩。
看完了這本觀自在心經,於山有點行不明白。
這部心經與其說是殘本,還不如說是一本功法的大綱。
經書之中,雖然說得模模糊糊,但處處都能夠和於山得到的泰山五術相互印證。
如果沒有泰山五術,於山肯定看不懂,畢竟雲裡霧裡的,很難讓人猜透其中的意思。
但有了泰山五術用來相互印證,卻讓於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這個東西,錢開元居然當做了一部普通的斂息訣?」於山記下來裡面的內容,臉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
這裡涉及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修神,也就是修成菩薩的方法,但裡面也涉及到了肉身神通的修煉方法,比如天眼通,這就是明顯的本命神通。
這些於山得到的泰山五術當中,有著詳細的記載,而對於山有所啟示的還是靈魂的神通,這一點於山是沒有涉略到的。
不過,外道執相修法,可以出神,發揮本性所具的神通,這是什麼意思?
佛門的外道,在這裡指什麼?
結合上面的意思,肯定是指肉體神通,如果真是這樣,佛門的這部功法就厲害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本功法,就是靈、體兩面,一體修行的功法,可不是單獨修煉肉身,或者是單獨修煉精神的功法。
這個時候,於山想起了通靈術,通靈術可以修煉靈魂,也可以吸收靈氣練氣,這不是肉身和靈體一塊修煉的功法?
「這麼看來,最近停下靈魂的修煉,還真是做對了,剛開始我就走入了歧途,靈和體要一塊修煉才是正途,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太過強大了,都不是好事。」
於山此時想來,卻是有點後怕,他的靈魂相比肉體,已經強大了太多。
「可惜沒有具體的修煉功法,只有這麼一份大綱啊!」
想到肉體的修煉功法,於山有點發愁,而斂息訣肯定是其中的基礎入門,算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基本功。
現在於山已經知道,神魂能夠影響身體,身體又能夠反過來影響神魂,修煉肉身能夠讓神魂得到神通,而修煉神魂,也能夠讓肉體得到神通。
「觀自在心經,不知道能不能弄到全本,想來錢家是沒有的,要是有,錢開元這隻老狐狸,肯定不會把這麼重要大綱放出來。」於山搖了搖頭,開始運用上面的方法,進行最基本的觀想。
沒有的現在不用想,還是先把握住當下,做好眼前的事情再說。
照見本我,就是心神沉入識海,做到內視,原來這最簡單的一點,於山都沒有系統的修煉過,也就沒有
第一百九十二章凶宅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