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安四年的八九月,遵從魏王趙潤的命令,禮部著手舉辦有史以來首次的百家文壇盛事,讓天下各學派的領袖,去爭奪那「四主、八輔」攏共十二個名額。
鑑於此前大梁已經被這些文人攪地滿城風雨,因此,禮部特地將考核的場地搬到了城外,在大梁城的東南大概十五里處,劃出了一塊空地,作為百家門徒相互辯論、爭取名額的場地。
在若干年後,這塊空地上,會建立起魏國的最高國立學塾「大梁學宮」,為魏國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而眼下,這裡還只是一片荒涼的空地而已。
九月初,當大梁本地的農戶們準備著秋收的時候,城內的百家門徒們,各自帶著草蓆、乾糧,徒步到這片空地,像劃地盤似的,劃出各自學派的勢力範圍。
儘管這塊空地看起來十分荒涼,但這絲毫不能影響諸學派門徒火熱的心,鋪上草地,與同伴討論學術,思考著如何擊敗其餘的對手,奪取一個名額。
這些當中,有的是魏國的在職官員,有的則是在野的白身,而有些人,他們甚至都不是魏人,但傳承於相同學派的情誼,讓他們彼此坐在一起,看起來十分團結。
「嚯!天策府右都尉張啟功!」
看著一群法家門徒從面前走過,在儒家子弟當中,有一人低聲驚呼道。
聽聞此言,有來自其他中原國家的儒家弟子好奇詢問道:「這張啟功何許人也?為何賢兄對他如此忌憚?……在下公羊郜,來自大齊。」
「你是齊人?」只見方才驚呼那人打量了幾眼公羊郜,隨即點點頭低聲解釋道:「天策府,乃我大魏君主直掌的府衙,而張啟功,便是這座官署中的實權人物,論地位並不亞於各部尚書。」
聽了這話,公羊郜面露吃驚之色:「魏王近臣,竟是法家門徒?這……這可如何是好?」
話音剛落,附近便有儒家子弟寬慰道:「公羊賢兄莫驚,我儒家子弟中,亦有陛下近臣……」正說著,他臉上露出幾許喜悅,笑著說道:「來了!」
公羊郜抬起頭來,順著那人所指的方向看去,便瞧見有一名年輕的文士正策馬而來,待靠近儒家子弟們的聚集地後,那年輕文士翻身下來,從馬背上拿下一陣包裹,疾步走來都諸儒家子弟見禮:「鴟來遲一步,諸位賢兄賢弟請勿見怪。」
附近的儒家子弟紛紛回禮,其中或有人提醒道:「介子兄,法家的張啟功方才已經到了。」
「哦。」
介子鴟環顧四周,沒過多久就瞧見張啟功正坐在一張草蓆上,與其周圍那一干法家子弟高談闊論,談笑風生,儼然已經成為了法家子弟中年青一代的領袖。
似乎是注意到了介子鴟的目光,張啟功轉過頭來,與介子鴟對視了一眼,雖然微微點了點頭權當打了招呼,但其眼中的倨傲神色,介子鴟卻看得清清楚楚。
『呵。』
介子鴟淡淡一笑,同樣點點頭作為回應。
作為魏王趙潤的左膀右臂之一,介子鴟對張啟功可不陌生,就像他介子鴟日後註定會接替杜宥的內朝首輔職位,甚至可能位列丞相,而張啟功,亦註定會成為司刑的首官。
而此時,公羊郜驚訝地打量介子鴟,見來人風度翩翩、器宇軒昂,遂私下詢問道:「此……何須人也?」
或有知情者低聲介紹道:「此乃朝廷大臣,陛下跟前近臣,介子鴟。」
「比之方才那張啟功如何?」公羊郜問道。
那人輕哼一聲說道:「自然是介子兄高出一籌。」
因為知道文人相輕的道理,公羊郜也沒有太過較真,依舊仔細打量著介子鴟。
不曾想,他的目光被介子鴟注意到,後者面帶微笑走了過來,拱手見禮道:「這位賢兄好是面生,不知是哪裡人,學的又是哪派?」
公羊郜連忙拱手回禮道:「齊人公羊郜,見過介子大人。在下學的乃是卜氏一脈……」『註:卜氏,就是子夏。』
『卜氏一脈?』
聽了公羊郜的話,周圍的儒家子弟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公羊郜。
為何,因為卜氏一脈的思想在儒家中較為『另類』,它並不關注「克己復禮」,教導人學習古代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