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
在臨淄城的南城門城樓上,齊王呂白亦震驚地睜大了眼睛。
城外的飛熊軍,以及淄水河道上的魏國湖陵水軍,兩者交鋒的整個過程,這位齊國的君主皆在城樓看在眼裡。
他原以為飛熊軍能夠輕易就逐退城外的魏國軍隊,甚至於將其擊潰,卻萬萬沒有想到,事實與他猜測的恰恰相反,只是一輪交鋒,飛熊軍便損失了將近一千四五百名士卒,倘若再加上被魏軍弩手射死的弩兵,恐怕傷亡數字已然突破兩千。
在旁,右相田諱、上卿高傒等人,更是緊皺眉頭,一臉凝重之色。
此前他們沒有太過注意,直到飛熊軍中弩手射向魏國戰船的那些箭矢紛紛被彈開後,他們這才發現,那十二艘巨型戰船,其船身的關鍵部位似乎是用鐵皮包裹的,防禦性能簡直超乎尋常。
不過很快地,他們的注意力就被魏國戰船上的魏連弩所吸引。
魏連弩這件戰爭兵器,中原各國如今對其都不陌生,別看魏國這方面捂地相當嚴實,但在某些隱匿不為所知的渠道中,似初代魏連弩、二代魏連弩等等魏國早已淘汰接近十年的戰爭兵器,其實還有在流通。
據說前些年在衛魯一帶為禍的賊寇,就曾弄到兩架初代魏連弩,將前去征繳的衛國縣兵打地灰頭土臉。
當然,這只是謠傳,畢竟一兩架魏連弩,並不具備扭轉勝敗的能力,更何況是以如今看來頗為簡陋的初代魏連弩。
至少齊魯兩國是這樣認為的。
還記得在幾年前,也就是在「魏秦衛楚四國同盟」與「韓齊宋魯越五國聯合」彼此打響那場震驚中原的曠世決戰之前,齊國就曾想辦法弄到過魏國的魏連弩。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儘管魏國對於魏連弩的管制非常嚴格——事實上,只要是魏國冶造局鍛造的戰爭兵器,在這方面都監管得相當嚴格,非但每件戰爭兵器上都銘刻有編號,而且還會詳細記載它的去向,哪怕是被正規軍淘汰後配置給地方上的縣兵,甚至是以走私的形式私底下出售給秦國、楚國,也會有所記錄。
可即便如此,依然無法阻止這些戰爭兵器落到魏國的敵人手中。
當時齊國就想辦法弄到了幾架,試圖研究拆解研究,但遺憾的是效果並不是很好。
這也難怪,畢竟初代魏連弩是魏國差不多洪德十六七年的技術,而當時魏國已進入興安年間,時間差距長達十幾年,縱使齊國想辦法弄到了那些初代魏連弩、二代魏連弩,又能有什麼意義?畢竟齊國本身也有類似用於攻城戰的床弩、船載火弩等戰爭兵器。
因為年代的差異,齊國的工匠們在拆解了初代魏連弩後,並未有什麼收穫,甚至於在他們看來,這所謂的魏連弩,還不如他們齊國的床弩、船載火弩。
於是,齊國當時也並未引起重視。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此前齊國並未與魏國交鋒過,縱使在前幾年那場波及整個中原的戰爭中,齊國的對手也只是楚國,而並未與魏國的軍隊較量過——唯一的一次例外,便是當時魏公子潤在寧陽與齊將田耽的對峙,但由於魏公子潤『心不在此』,兩國軍隊最終還是沒能有機會較量。
正因為如此,齊國對於魏國的技術強弱並不是很清楚,只是盲目地認為,魏國的技術工藝大概還停留在「比魯國稍弱」的檔次。
但事實上呢,在前幾年魏國內戰的「宋郡戰役」中,當時的北亳軍首領向軱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魯國鍛造的武器裝備,並沒有魏國鍛造的武器裝備好用。
或許世人仍然覺得,魯國依舊還是技術工藝首屈一指的國家,但事實上,魏國早已悄無聲息地趕超了魯國,就好比說前幾年「大梁會盟」時魏國用來威懾其他中原國家的弩炮、拋石機等等,事實上就連魯國的代表公子興以及大臣季平都感到不可思議。
自那之後,中原各國便逐漸意識到,魏國的工藝技術,可能已經超過魯國,但是具體到了什麼程度,卻不得而知。就像魏國的第四代魏連弩,多少人只聞其名、卻並且親眼見過。
可現如今,當親眼看到城外魏國戰船上的連弩輕易就洞穿了飛熊軍手中盾牌、身上甲冑之後,齊王呂白與田諱、高傒等大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