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護,赫查哈契與哈格爾兩位萬夫長戰死了。」
就當羯角騎兵的主將博西勒正率軍攻打楚軍的本陣時,有幾騎斥候送來了這個噩耗。
在聽到這個噩耗後,博西勒張著嘴,半響沒說出話來。
要知道,那兩位萬夫長,皆是跟隨了十年的老部下,儘管彼此最初並非是一個部落出身,但十年的相處,卻完全可以抵消這部分導致的疏遠,甚至愈發親密。
「他二人……怎麼死的?」博西勒沉著臉問道。
「赫查哈契,是被城南的楚軍設計,孤身深入敵軍,無法突圍被殺;而哈格爾,則是在東郊,疑似被楚軍將領項孌所殺……」那名騎兵解釋道。
聽聞此言,博西勒扭頭看了一眼昌邑城的東郊,不過,並非看到那邊的羯角騎兵有什麼潰敗的跡象。
這跟羯族人的習俗有關,羯族人套用類似「狼群」的作戰方式,他們的指令非常簡單,比如說「殺光對方」、「擊潰對方」、「擊敗對方」等等,在這個指令的基礎上,羯角騎兵們便在各自萬夫長、千夫長的率領下與敵軍廝殺。
每一名萬夫長、千夫長,就好比是狼群中的頭領——狼群中在頭領死亡之後,就會立刻選出新的頭領,而羯角騎兵亦是如此,萬夫長戰死之後,則由最為勇武的千夫長接管指揮。
這聽上去似乎跟中原軍隊在戰爭期間的將職升遷頗為相似,不過事實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說,好鬥好狠的羯族人,他們對戰死並不是很抗拒——與其病逝在床榻上,他們寧可選擇戰死沙場,死在有價值的對手手中。
反正他們認為,他們死後的靈魂,會受到高原天神的庇護。
或許有人會覺得,既然羯族戰士如此悍不畏死,為何當初卻臣服了魏國呢?
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趙潤當年征討三川郡時所使用的「猛火油」,也就是石油。
因點燃石油而燒起來的大火,就連天降暴雨也無法熄滅,這給三川人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誤以為魏國有火神庇護,且這位神祗的神力,強大到連用降雨的方式來拯救他們的高原天神都不能匹敵,是故,羱族、羝族、羯族紛紛臣服了魏國。
再等到後來,魏國朝廷的禮部,為了加強朝廷對三川郡的控制,不遺餘力向三川郡灌輸類似「天授君權」的思想,這讓許多三川人都為之『恍然大悟』:原來魏王乃是上天之子,我們這些凡人如何斗得過天之子?
既然明知無法戰勝,又不希望自己部落因為『逆天而行』而滅亡,於是,三川人、包括羯族人,陸陸續續臣服了魏國,或者說,臣服了那位讓他們又敬又畏的「上天之子」,魏王趙潤。
但是此刻面對楚國的軍隊,情況卻大為不同。
雖然楚國的軍隊是羯角騎兵的十幾倍,但這些羯族戰士並不認為對方是不可戰勝的——除非這幫楚人身背後也站著一位神力強大的神祗,且彰顯非凡的力量,讓他們親眼看到類似「天水無法熄滅火勢」的奇蹟。
不然,羯角騎兵無所畏懼,萬夫長戰死,就由千夫長頂上;千夫長戰死,就由百夫長頂上,直到取得勝利。
正因為如此,儘管赫查哈契與哈格爾兩位萬夫長戰死,但昌邑城南與城東兩個方向的城郊,羯角騎兵們並未因此而潰敗——當然,在士氣上受到負面影響,這是在所難免的。
『楚將項孌……麼?』
因為只知道一個敵將的名字,博西勒暗暗將這個名字記在心中,以待他日為兩名部下報仇。
而眼下,他卻顧不得這一些,因為他正在指揮麾下騎兵進攻楚軍的本陣,也就是楚水君所在的本陣。
不得不說,楚水君麾下的軍隊,跟吳起的東甌軍、項孌的昭關軍,的確不可相提並論,這不,面對博西勒兩萬左右羯角騎兵的騷擾、突襲,駐紮有二十幾萬楚國軍隊的楚國本陣,竟呈現出疲於應付的局面——應戰能力還不如僅僅數萬人的東甌軍或者昭關軍。
這倒也不奇怪,畢竟楚水君麾下的軍隊中,雖然在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但其中卻充斥著大量的糧募兵,在面對羯角騎兵這種兇悍的騎兵時,哪怕十幾萬糧募兵,都不如區區一萬沉著勇悍的精銳好使。
這不,楚水君就遇到了這方面的麻煩:被羯角騎兵幾番突擊,導致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