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六鎮與河東、並朝廷之間的糧道……難道李承志要北擊六鎮?
六鎮本就荒蕪,只為抵禦柔然而立。伏魔府 www.fumofu.com但這數年柔然屢敗於李承志,早已傷筋動骨,想來再無力南侵。是以對朝廷而言,好似雞肋一般。
再者連最為富饒的關中都丟了,與之相比,六鎮丟了好像也沒那麼難以接受。
但問題是,如今六鎮還足足有逾四十萬大軍。若被李承志斷了糧草,該是如何光景?
若是敗了,或是潰了、逃了,都還不算是最壞的結果。怕就怕如當初的元鷙、羅鑒一般,十萬大軍,降了西海足有七成以上?
不然李承志何來的十萬大軍?
想到李承志的十萬大軍,元懌陡然一愣,臉上露出狐疑的神色。
對啊,李承志哪來這般多的兵?
其一,敦煌為河西門戶,南臨吐谷渾,北抵柔然,且與這兩國汗都離的極近,自然要派重兵鎮守。
若是陳平之時,萬餘兵力足矣。但這幾年西海與吐谷渾、柔然聯接數戰,兩方早已是生死仇敵,不死不休。是以李承志用以鎮守敦煌並酒泉郡的守軍,至少也該在兩萬以上。
其二,西海是李氏的老巢,軍械、糧草、車馬皆出於此,肯定要留足兵力。且還要鎮守山丹馬場,以防吐谷渾從鹽湖出兵偷襲張掖、武威兩郡。所以怎麼算,李承志留在西海與山丹的兵力也該在兩萬以上。
其三,秦梁二州並金城等河西諸郡皆是歸附不久,正是人人自危,民心浮動之時,諸州、郡,乃至縣,定然要派軍駐守。就是一郡只留一千兵,也已上萬了。
其四,高平與薄骨律緊鄰夏州,元遙也罷、邢巒與奚康生也罷,隨時都有可能從六鎮出兵,由高平或薄骨律進擊關中,李承志怎會不留重兵防備?
先不論戰力如何,元遙、奚康生擁兵逾四十萬之眾,是以這兩鎮留守的兵力比敦煌或西海只多不少,就算是一般多,也要兩萬之數。
其四,關中五州已有四州落入李承志之手,且被元欽在敗退之際,一把火燒光了近三州的糧草。是以如今正值烽煙四起,若無大軍鎮壓,必成星火燎原之勢。
便是一州只留五千兵,這又是兩萬以上。
且還有陳兵新豐與頻陽兩縣,正與羊祉並楊鈞對峙的皇甫讓,再少也該有兩萬兵馬。
所以怎麼算,李承志的十萬大軍遣派貽盡也不夠,還哪來多餘的兵力進犯夏州,奪占逾千里之長的邊牆?
難道就靠崔延伯大敗之後,俘虜的那十數萬潰兵?
崔延伯足足操訓了近一年,都無一戰之力,不可能一到李承志手中,就成了擅戰之悍卒?
元懌驚疑不定,臉色愈發的難看。低聲問著李崇:「敢問太尉,逆賊何來北犯夏州、扼斷邊牆之兵?」
元詮才能只算中庸,是以廢了高英之後,便卸去太尉之職,由李崇擔任。
這幾年來,李崇時升時降,最後更是被罷了兵權,回京榮養,算是被傷透了心,是以百般推辭。
直到少帝與元懌數顧李府,大有抬也要把他抬上朝的架勢。李崇被逼無奈,只得再次出山。
但他也知,這一世將名,怕是要毀在這一任上……
李崇稍一沉吟,幽聲回道:「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何解?」
「只短短數月,叛逆卻能占定四州,自然是兵強馬壯、火器無敵之故。但也不乏鉅平縣候(元欽)火燒三州,逼得百姓不得不反,最後憤而投賊。
然李承志盡克四州,卻不聞郡縣反覆,想來已平定民亂,收服流匪。如此一來,便是一州只征一萬匪壯,也有四萬可戰之兵。且新豐縣子(崔延伯)以身殉國之後,足十數萬丁卒降於西海,故而莫說擴軍十萬,便是二十萬又有何難?」
擴軍二十萬?
元懌心中一動,剛要張嘴,又被李崇輕聲打斷:「我亦知殿下所惑,定是疑慮為何予崔縣子麾下之時,這十數萬兵卒皆是不堪一擊,為何到了李承志手中,就能可堪大用?糾其根源,皆在於軍心、士氣,更在於……民心!」
一提民心二字,元懌便無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