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早有準備,接到聖旨後,只用了短短五日,閔柏就集結齊大批軍需物資,趕往慶國邊境。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在那裡,他與遠道而來的上官令和顧瓚會合了。
顧瓚從代州帶來的三千將士,全部臂扎白巾,替顧琰和那無辜枉死的一千同袍戴孝。
大家悲憤萬分,不僅是對敵軍,更是對那些王公親貴們。
所以走前,也不需吩咐,就幹了件事。
他們把權貴們在代州開挖的大小礦廠全部砸了,一應管事家丁全都驅逐出了代州。
一塊炭石,一根草都不許帶走。
就算消息傳到京城,也沒有一家權貴敢吭聲。
反倒是聽說皇上點了閔柏親來,還帶了尚方寶劍後,那一幫子留在慶國前線的王公親貴,集體逃了。
有些腦子清楚,還有底線的,便逃去窮鄉僻壤,只求活命。
但以駙馬蕭旦為首,還有一批人卻是逃向慶國王叔那邊。說可以資助錢財,助他奪得王位,結束慶國內戰。
他們還指望著能以此立功,重得榮華富貴。
可已結下這樣血仇,如何和解?
慶國王叔果斷揮刀,當場斬殺了蕭旦,並將一干隨行之人的頭顱,全部送給了閔柏。
並托人帶話,說雙方交戰是各有所求。
他坑殺嚴大將軍,累死顧琰,是兩軍作戰,你死我活,沒什麼可說的。
但象蕭旦這般,身受皇恩,卻棄敵投降之人,卻是連他都瞧不起的。
只他如今,也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能不能為了無辜將士性命,與閔柏做一個小規模的對抗?
即雙方都只帶十個人,在限定區域內拼殺。
三日之內,如果他輸了,就帶人投降。
但如果僥倖勝了,他想請求大燕作主,將慶國一分為二,與他那個王侄劃地而治。
這樣的要求,誰都覺得沒必要。
漢王殿下身份如此貴重,為何要與一個走到窮途末路的慶國王叔公平較量?
贏了還好,萬一輸了,豈不丟臉?
可漢王殿下,偏偏答應了。
他說,「死的人已經夠多了,如果能少死一個,就能多一對等到兒子歸來的父母,等到丈夫歸來的婦人,等到父親歸來的兒女。讓慶國王叔去準備挑人吧,咱們早一日開始,也早一日結束。」
顧瓚主動請戰,可閔柏沒同意。
「孤若要贏,便要贏得他心服口服,少生枝節。」
上官令挺欣賞,主動敬了弟子一杯酒,「那為師就祝你,早日凱旋!」
然後殿下傳令,凡獨子,家有年過六十父母,不滿十歲幼子的,統統退下。
可三千將士,無一退讓。
含著眼淚,聲振山河,「豈曰無衣,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偕行!」
對面的慶國王叔見此,忽地感慨,「我可能,已經輸了。」
手下人道,「大王不必如此,那漢王殿下年紀尚輕,又是嬌養慣的,咱們未必會輸。」
「你們不懂。」慶國王叔苦笑,也不解釋。只點了十名強悍手下,帶著三日的糧食,出來迎戰了。
閔柏這邊,便只點了隨手召來一隊十名士兵。
並且表示,若慶國王叔能做到不傷害他的士兵性保命,他也不傷慶國王叔的。
慶國王叔答應下來。
二十二個人的比拼,就此開始。
三個晝夜,一個山頭,人生地不熟的閔柏,卻是生擒了慶國王叔四次。
前三次,慶國王叔皆不服,閔柏便放了他再來。
最後一次,慶國王叔給逼得違背諾言,連雪崩的大招都祭出來了,卻還是輸了。
至此,他終於輸得心服口服。
最後在族人們的眼淚中,束手就擒。
慶國王叔卻是笑著的,「你們別哭,能輸在漢王殿下這樣英傑手裡,是我的榮耀。對了殿下,您知道我的名姓嗎?」
閔柏點頭,「慶國國姓為白,皇叔尊名一個翰字。但你家先祖原是複姓,原是財富眾多之意。又起名為翰,大概是希望你兼有翰林之才,才財皆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