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靈活多變的戰術不同,王漢新這次從一開始就擺出了決戰的態勢。這當然不是他自己願意這麼做的,而是迫不得已——對於剛剛征服的西域諸國來說必定都是首鼠兩端,隨時準備再次對突契豎起降旗的,如果在這個當口王漢新和徹尓列打起騷擾戰的話,那麼這群國主們一定會認為王漢新的力量不足以保護自己,則勢必爭相對徹尓列表示降服。這麼一來就算王漢新能夠通過運動和消耗戰勝徹尓列,可是之前近四個月的辛苦成果也就付諸流水了。而且徹尓列還很有可能把這些降服的國家組織起來不斷騷擾王漢新本就不太穩固的補給線,那麼戰局很有可能倒向徹尓列一邊。
既然居於劣勢的王漢新擺出了決戰的架勢,徹尓列也就捨棄了一開始制定的騷擾對方補給線的同時,不斷和對手死纏爛打,直到對方由於給養不足而撤兵的策略了。因為踏上這片土地以後徹尓列得知王漢新手頭的兵力竟然只有三四萬人,而且大多數都是步兵。一方面他驚嘆於王漢新能以如此之少的兵力在這麼短時間內平定了西域,一方面又舉得如果錯過這個絕好的決戰時機必將遺憾終生。徹尓列捨棄原先方案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擔心萬一絹之國的援軍源源不斷的開來,局面就會變得難以對付。徹尓列很清楚他自己已經很難再從大汗那裡得到援軍了,上一次的戰役中突契的損失雖然不大,可是損失的部隊卻大部分都是精銳,由此突契的精兵數量進一步下降。如今突契的精銳部隊幾乎有三分之一都在自己軍中,阿比契力爾用剩下的精銳部隊要和絹之國的大軍對抗已經是相當吃力了。能夠在一役中徹底挫敗絹之國的企圖當然是他最希望的結果了。
由於徹尓列的心態問題,使得他捨棄了王漢新最害怕的戰術,直接與絹之**隊正面決戰,雙方在天山南麓的交河古城遺址西邊拉開了陣勢。
交河古城作為一個荒廢了四百多年的城池遺址,風沙的侵蝕早就已經把它撕扯得只剩下了幾個小沙丘而已,如果不是生活在這裡的人根本不會認為這曾經存在過一個城池。
王漢新選擇在這裡與突契大軍決戰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裡是龜茲和焉耆的門戶,同時這裡雖然不是沙漠,可是常常會起風沙,這對於軍隊行動顯然是非常不利的,這麼一來人數較多的一方顯然比較少的一方更吃虧些。此外他還專程邀請龜茲,焉耆的國王前來觀摩此次決戰,兩位可憐的國王不得不應邀前來,不過他們比起必須和王漢新一起並肩作戰的烏孫國王來說已經算是幸運的了,畢竟他們觀摩的位置比較靠後,不至於直接面對突契大軍的刀劍。
王漢新順利的搶占了上風位列陣,但是他擺出的陣型卻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一般來說陣型都會用騎兵壓住兩翼,或者作為進攻的主力放在前鋒的位置,可是王漢新卻把騎兵放在了整個陣型的最後頭,卻用步兵組成了陣型的正面,而王漢新本人則呆在步兵陣正中間坐鎮指揮。
「這樣一來,騎兵無論從何處出擊,都會先被我方看到啊,」徹尓列看了這個陣型不禁搖頭道:「難道這個王漢新是個笨蛋嗎?又或是他有什麼詭計呢?」
徹尓列記住了兒子帖蒙臨行前給他的忠告,那就是如果遇到一個叫王漢新的敵軍將領,千萬要小心行事。他知道兒子是不會輕易誇獎某個人的,因此他對於王漢新的奇怪表現自然而然的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了避免中了敵軍的圈套,他決定先試探性的攻擊看看情況再說。
徹尓列先用一萬精騎開始了第一波的進攻。在忍受了絹之國一方程式化的弓箭招呼以後,騎兵衝進了步兵陣內。突契的騎兵那絕對不是蓋的,他們犀利的衝鋒很快就在絹之國的陣型上撕開了一個口子。可是還沒等到後續騎兵將這個口子擴大,絹之**隊就以長槍盾牌隊死死的堵住了這個缺口,隨著兩側弓箭手的連續射擊,突契軍的前鋒傷亡慘重,不得不重新組織進攻。雙方你來我往,突契軍連續四次攻擊都未能得手。
徹尓列在後面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的疑慮也在逐漸增加:以王漢新的應對來看,絹之**隊的聯動堪稱完美,照這樣下去這個萬人隊無論怎麼進攻,都不可能突破對方的陣型。可是問題在於像這樣的攻防僅僅是徹尓列八分之一的兵力,如果自己全力投入兵力的話,對方就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反應了,以絹之國微薄的兵力是不足以在面對八萬大軍一起進攻
第一百一十一章四天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