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之國的山南道實際分為東西兩道,東道以漢江平原為主,這裡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是絹之國一塊重要的戰略經濟帶,絹之國在這裡的統治十分穩固,官員們私下都評價能到這裡做官是最肥的缺之一。而山南西道就大不相同了,這裡地處絹之國西南,雖然有巴蜀漢中這樣的富庶之地,但是也同時函括了更為偏遠的山區。這裡氣候多變,地形複雜,華夷雜處,歷來是一個難治之地。絹之國在這些山區裡的統治說穿了只是對一些戰略要地以及可耕地帶的控制權而已,剩下的巨大空間則不得不依靠當地民族的首領來控制,因此山南西道可以說是一個喜憂參半的地帶,官員們如果被封到巴蜀漢中這樣的富庶之地自然是歡天喜地,若是不幸是地處偏遠的窮鄉僻壤則只有自認倒霉的份兒了。
王漢新擔任的山南道行軍總管其實只是山南西道行軍總管而已,因為山南東道根本河清海晏無需他來插手,而山南西道里問題最大,最需要他這個行軍總管介入的,正是那些邊遠部族首領控制的地帶。這些人的向北好惡將直接關係到絹之國對這一地區的統治,甚至可能威脅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安全,更有甚者,這裡如果出了什麼亂子,將有可能直接威脅到長安的側翼安全,加上歷來吐蕃對於這片地區也是下了大功夫的,因此王漢新肩頭上擔子一點也不輕鬆,在他手上的是一個關係錯綜複雜的爛攤子,要收拾好這片地區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王漢新擔任山南道行軍總管的同時也兼任了定州指揮使,這兩片地區共同構築了長安西南面的戰略屏障,而王漢新曾經在定州平定過羌族的叛亂,因此很多人猜測王漢新會把行軍總管的行在安排在定州而不是山南,但是他們想錯了,王漢新走馬上任的第一站就直奔整個山南西道問題最大的地方——茂州。
茂州地處山南西道的最西端,在這片群山峻岭環繞的山地之中孤獨的存在著。這裡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絹之國在這裡的駐軍僅有一千二百人,可他要控制的地區卻大得離譜。單單要跑遍茂州所管轄的範圍,就必須騎著馬在山嶺之間艱苦跋涉兩三個月才行。而且這片地區里幾乎找不到絹之國的人民,它的主要人口都是各個部族,這些部族依託有利的地形各自築城,每個部族的族人自動組成了軍隊,他們積草屯糧,打造兵器,與其他部族互相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同時也確保自己在絹之國統治者面前的地位。茂州城別說稅賦收不上來,就連每個士兵口中的糧食都必須從巴蜀一帶運送過來,或者就是用生活必需品與當地的部族交換。因此,整個茂州城幾乎就是個要塞,它不但要防止西邊的強大鄰國吐蕃,更要防止這些虎視眈眈的部族們的威脅。
王漢新在茂州地區轉悠了三個多月,幾乎踏遍了這個地區的每一寸土地,拜會了所有的部族首領,然後他毅然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把行軍總管的治所安排在茂州城內!
王漢新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當然有他的道理。他敏銳的察覺到了茂州城的戰略地位,以及當初絹之國設置此城的原意,那就是以此地為出發點,可以直接威脅到吐蕃東部最重要的一個戰略據點,飛鷹堡的側翼。只有從這裡出發才有可能在吐蕃軍沒有察覺到的情況下切斷飛鷹堡的外援。但是茂州城的繼任者沒有一個注意到了這點,他們都被這片地區複雜的民族關係給蒙蔽了雙眼,並且終其一任為之奮鬥不止,卻忽略了茂州城本身的價值所在。
由此王漢新立即發布了他上任以後的第一道命令,那就是擴建茂州城的規模,至少要讓茂州城能夠容納一萬以上的兵員,並且能夠儲存供五萬士兵行軍四個月以上的糧食。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茂州城周邊的交通不發達,如果要達到王漢新的要求,那就要把巴蜀通往茂州城的道路擴建,而且還要對整個山南西道的兵力配比進行徹頭徹尾的大調整,這還牽扯出必須增加這一帶的士兵數量。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山南道都會因此忙碌起來。
對於茂州城的駐軍,王漢新是極度不滿的。這裡的軍隊絲毫沒有他以往率領的軍隊的作戰素養,這些士兵懦弱膽小,只會躲在城牆後面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為此王漢新聚集了城中的所有駐軍,然後當著大家的面把茂州城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和十二名伯長全給斬了。然後王漢新踩著這些人頭對這些被嚇得戰戰兢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 山南道行軍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