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我可以對你網開一面。金吒是吧,速速從我眼前消失掉。只要你不再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就可以對你既往不咎。不僅僅是你,你的那兩個兄弟也是一樣。如此這般,你道如何?」
這是網開一面的說法,也是周易對著兄弟三人的額外開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則完全是出自於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周易是並不願意隨隨便便就大開殺戒。
自打他來到天庭以來,他對自己的行為自認為還是比較克制的。除了那些必須要搬開的絆腳石,像是太乙天尊、如來佛祖還有玉皇大帝這樣的角色之外,他並沒有隨隨便便得舉起過屠刀過。太白金星和李天王算是少有的兩個例外。
太白金星是求仁得仁。他要的盡忠而亡,就算是自己不動手,恐怕他也會一頭撞死在玉帝的墳前。所以,與其讓他悲憤而亡,還不如直接給他一個痛快。而李天王,則完全是因為他太急於立功,跳出了當了出頭鳥,擋了周易改制大策的緣故。
天庭畢竟弊病已深,想要把它變換過來,非要一記猛藥不成。正所謂殺雞儆猴,本來周易就在做著這樣的準備,偏偏在那個時候,李天王跳了出來,這要是還不把他當雞殺了,就實在是太對不起他了。
說來說去,所有的一切都能用一句大勢所趨來形容。他不願意隨便下殺手,但是有時候卻不得不下殺手。有些人撞到了,該他倒霉。而有些人,如果能夠網開一面,放他一馬的,周易也不會吝惜這麼一點點慈悲和寬恕。像是金吒三兄弟就是這樣。他們對於周易來說,連做肉中刺,眼中釘的資格都沒有。所以放他們一馬,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當然,這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就是了。
這另一方面,就是周易並不希望自己去重蹈崔杼的覆轍。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裡有這麼一段記載,齊崔杼弒其君莊公。齊太史因為秉筆寫下了這樣一段史實,被崔杼殺害。齊太史的兩個弟弟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到了太史的第三個弟弟,士民皆有怨言,崔杼雖然權傾朝野,也是心裡不安了起來。他就對太史的第三個弟弟這麼說。
「你三個哥哥都死了,難道你不怕死嗎?你還是按照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因病暴斃而亡吧。」
對此,太史的第三個弟弟卻是正色如此回答道:「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只會成為千古的笑柄。」
這話說的崔杼無言以對,只能放他離開。而太史的第三個弟弟在出來的時候,卻是正好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已經被崔杼殺害,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繼承他的事業的。
史筆從來如刀,周易可不想天宮之上的史家官員會在自己的竹簡上給他記下這麼一筆。天帝殺其父,長子為報父仇,死。次子為報父兄之仇,亦死。幼子報仇,猶死。以孝而捨生者,李天王三子耳。
什麼,你說天宮史官未必有那個勇氣,去冒著得罪天帝的危險這麼秉筆直書?對於這一點,周易只能給你一個呵呵的表情。
早在他為了尋找回家之路而遍翻典籍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現了天宮史官的嚴謹和公正。玉帝這麼多年來做下的荒唐事、醜事、蠢事,他們丁點不漏,全都記錄了下來。而哪怕是自己這個剛剛上任的天帝,他們秉筆如刀地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天帝逼宮,玉帝退位。群神戰戰,無一敢言。往日鷹犬,具為乞狗。唯太白金星不與眾同,挺身而出。召玉帝之甥二郎真君護駕,領鬥戰勝佛孫悟空為援助。皆不能敵。天帝上位,玉帝俯首。帝與甥有舊郤,天帝施以恩惠,二郎乃降。予以承諾,靈猴後伏。天帝欲降太白金星,然太白金星不從。天帝三請,依然如故。
恰逢西天諸佛以剿逆賊,清君側之名攻打天庭,玉帝大喜,以重諾許之,欲重奪其位。天帝乃與西天開戰,四瀆龍神首戰告捷,陣斬四大金剛。二郎真君後立奇功,取四菩薩之文殊首級於陣前。佛祖動怒,欲降二郎。天帝憤而出手,佛祖不敵,西天破碎,佛門打敗。佛祖如來為求苟且,以命相抵,換佛門生機一線。自此,玉帝所期皆成虛妄,唯死而已。
玉帝死,太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