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紈和花寒筠都是一場虛驚,她們太后知後覺了,等到翠紅把現實的情況給她們一介紹,她們才回過神來。
花寒筠狠狠的跺腳,道:「嘿,這一次老祖宗又上當了,五萬兩銀子啊,我的天,這樣花銀子如流水,張家能圖到什麼?」
花寒筠貪財,一想到五萬兩銀子就這麼沒了,她心裡便覺得難受,儘管這些銀子和她沒幹系,可是她心痛啊。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遲了,等花寒筠跑到老太太院子裡的時候,家裡的人都湊齊了,大家一個個興高采烈,像是打了雞血似的興奮。
尤其是張承西,滿面紅光,躊躇滿志,他大聲道:「這一次我們張家出錢出力,支持咱們新河縣的童子試,我們一是要重賞,二是要重點投入到書院建設,要遍請名師,要設立更大的學堂,要把我們新河縣的讀書人都激發起來,讓大家都全心投入,一定要取得輝煌的成績。」張承西大聲道。
其實具體的做法《十三策》中都有詳細的安排,張承西根本不用自己動腦子,只需要花銀子,然後布置人手按照這些策略逐一執行就行。
現在老祖宗開了口,張承西銀子的問題解決了,看著這《十三策》每一條都是良策,每一條都振奮人心,他都顧不得玉山寒冷,開始一一部署安排。
張承西走馬上任之後,身邊沒有出謀劃策之人,經過了前幾天的一場宴會之後,他臨時請了幾個在新河縣有些名望的讀書人作門客,身邊有幾個跟班簇擁著,他倒是有了幾分縣丞大人的風采。
只是這其中有個插曲,他本來看中的首席門客是羅冠才,他安排崔大封了二百兩銀子去請,羅冠才直接婉拒了崔大的好意。
張承西心想羅冠才這般做派,定然是認為他誠意不足,立刻便親自帶了五百兩銀子前去,卻沒想到直接吃了閉門羹,羅冠才見都不見他呢!
而且羅冠才還對身邊的友人說,他堂堂的舉人去給一個附學生員作門客,就算他餓死也斷然不可能,因為再窮也不能丟了讀書人的體面!
羅冠才這話傳出來,差點把張承西氣死,可是就算是被氣死,張承西也無可奈何。首先羅冠才說的是實話,張承西的監生是捐的,他就是一個附學生員而已,在外面別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在新河縣地界誰不知道?
另外,羅冠才現在不靠張家吃飯,他現在開的私塾無數人削尖腦袋都想把自己家的後輩給送進去,誰讓羅冠才「培養」了陸錚這樣的頂級天才呢?
張家在經濟上掐不了羅冠才的脖子,張承西便只能忍下這口氣,而更讓張承西感到噁心的是,因為羅冠才這個「體面」二字傳出去之後,本來有好幾個人接受了張承西的邀請,後來竟然反悔婉拒了,他們也怕因此丟了體面。
所以,張承西最後砸重金請的幾個門客竟然一個舉人都沒有,有兩個甚至還是白身,不過好在有這些人在身邊圍著,三個牛皮匠,頂個諸葛亮,也能幫他出謀劃策一番,最重要的是,他在心理上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倒是有底氣了很多。
而今天更有梁師爺在,還有聶縣尊專門給他的《十三策》,他立刻發號施令,吩咐門客們各司其職,下去安排布置。
而支大筆銀子的事情,則是由崔大負責,老太太說話了,崔大也不敢違背,張承西只要動動嘴皮子,很多事情便能輕易的辦成了。
玉山之行,老太太的病好了,拜神的事兒也就接近尾聲了,下山之後,家裡今年安排的祭祀也皆一切從簡,張家內外,現在大家忙的都是張承西的事情,不僅張家在忙,隨著張承西將《十三策》的政策一條一條的落實下去,整個新河縣都圍繞著張承西來轉了。
以張家為中心,聯絡全縣各地的鄉紳一起,首先將全縣的才子們全部歸攏在一起進行各種煽動性極強的動員,各種獎勵、鼓勵措施分分出-台,全縣的氛圍一下就被烘託了起來。
但凡是家裡有學子的家庭,都被動員起來,觀山書院請了三十多個夫子,書院的規模擴大了一倍有餘,這些夫子將各種優秀的學子組織在一起搞考前突擊訓練。
在這樣全民參與的氛圍中,但凡是有機會下場的學子,熱情基本全都調動起來了,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在新河縣紛紛上演。
第141章 掀起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