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聲勢浩大,離開京城。
從他出了府門的一剎那,東宮就得到了消息,三天的時間,已經足以讓朱允炆恢復幾分的冷靜了,就連幾乎半瘋的呂氏也正常了許多。
東宮的娘倆,還是一大堆的師父們,開始分析現在的情況。
不管怎麼說,他們一致認為貶謫柳淳,是東宮的勝利。陛下還是想保護太孫的,祖孫一體,柳淳欺負太孫,那就是自取滅亡。
不得不說,這幫人真是有著謎一樣的自信。
當然了,也有稍微腦筋管用一點的,比如黃子澄!
他就覺得即便貶了柳淳,太倉的案子還在那裡,王弼的靈柩還停在家中,諸位國公,各大尚書,虎視眈眈,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柳淳被貶,不但沒有平息議論,反而讓很多人替主持正義的柳淳鳴不平。
案子的指向很明白了,就是東宮。
他們不但竊取朝廷的官糧,還為了遮掩罪行,逼死勞苦功高的定遠侯王弼。
現在又趕走了同樣立下無數功勞的太子少師柳淳!
聖旨裡面說的很明白,柳淳的錯是沒當好老師,沒教導好學生。
換句話說,主要的罪責還在太孫身上,在東宮這邊!
這麼明白的事情了,幾乎鐵案如山。結果卻是好人遭貶,壞人逍遙……原來就醞釀的不滿情緒,此刻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朱允炆自從成為太孫以來,就努力效仿朱標,苦心孤詣地凹人設。呂氏斂財,有不少錢,就花在了這個上面。
民間對朱標的評價比朱元璋還高,百姓們很容易把對太子的感情,轉嫁到了太孫身上。
他們希望太孫能奉行「仁政」,日子能過得更好,這是所有人最樸素的願望……可經過這一次,朱允炆的形象徹底破產了。
至少在京城是這樣,老百姓每看一次王弼的戲曲,每買一本連環畫,就對東宮的怨恨增加一分。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短時間看不出什麼來,當朱允炆的根基已經在瓦解之中,順帶著,他身邊的那些文官,也被打入了小人的行列,成了被人鄙夷唾罵的對象。
「殿下,此刻的當務之急,還是挽回人心……臣以為應該更加小心侍奉天子,即便陛下打罵懲罰,殿下都不要有半點怨言,一切聽憑陛下發落。再有呢,殿下應該想辦法修復跟文武的關係。柳淳走了,勛貴群龍無首,那六位國公,也未必跟柳淳都是一條心。至少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都跟東宮親厚,把他們拉過來,勛貴就瓦解了。至於柳淳呢,他已經成了驛丞,無足輕重,殿下要親自相送,讓柳淳感念殿下的恩德,至少能化干戈為玉帛。」
黃子澄的這套鴿派言論,齊泰和練子寧等人都嗤之以鼻,可朱允炆的確是被嚇壞了,他覺得頗有道理。
正巧,黃子澄還要去翰林院,朱允炆就帶著齊泰跟練子寧,離開了東宮,前往碼頭,去送柳淳。
朱允炆覺得柳淳不過是個被罷了官的失敗者,肯定跟瘟神似的,誰都不願意跟他湊近。這次離京,那是不可能有人願意送他的。
所以說,他這也叫雪中送炭,至少能挽回幾分師徒情義。
畢竟天地君親師,還是要掛在心上的。
朱允炆這麼想著,可突然覺得外面亂鬨鬨的,怎麼這麼多人啊?
他撩開車簾,發現外面摩肩接踵,全都是人。
再往空中看去……乖乖,怎麼那麼多熱氣球?
而且每個熱氣球上面,還有兩個大字:科學!
這,這是怎麼了?
都去幹什麼?
莫非有廟會?
還是趕上了什麼節?
朱允炆心說怎麼這麼倒霉啊,出門沒看黃曆。
他正在琢磨著,就聽百姓之中,有人高聲道:「柳大人真是好官啊!他這回走了,誰給咱們做主啊?」
「誰說不是啊!柳大人手下的錦衣衛,個個都是好漢!原來京城那麼多商鋪,達官顯貴開的,沒有一家交稅的,衙役都跑小門小戶來欺負人。柳大人逼著他們,全都在銀行立了摺子,按規矩交稅……均攤下來,小店鋪反
第344章 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