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行漢法,開科取士……」
忽必烈的眉頭擰成了一團,現如今大蒙古的分裂,一多半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漢法」。在黃金家族的大部分成員看來,忽必烈的行為處事太漢化了——他會說漢語,喜歡住在城裡面,讀過不少儒家的經典和漢人的兵法,身邊還有一堆出謀劃策的漢儒。
不過這一切還不是最讓黃金家族大人物們反感的。實際上失了蒙古傳統的黃金家族汗王並不止忽必烈一人。蒙古的文化底蘊太差,在成吉思汗之前連文字都沒有。大汗傳個旨都要先編成歌,讓傳旨的官員唱熟了,免得他們忘記。這樣的文化底蘊,當然容易被在文化上領先的民族同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固守蒙古傳統就是固守落後。黃金家族的人物又不呆傻,自然知道這些道理。
但是,漢人的法度和突厥人、天方教、喇嘛教、基督教的法度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漢法對大一統有一種非常執著的追求!而大蒙古國政治體制的基礎卻是分封制。如果忽必烈成為大汗並且施行漢法,那就很有可能在將來施行「削藩」。雖然不見得能削了擁有遼闊地盤和無數臣民的西道宗王們的藩。但是忽必烈至少會謀求一個包括了蒙古本部、東道四王兀魯斯和北方漢地再內的統一的「大汗帝國」。
同時,忽必烈還會根據漢人的法度,將這個「大汗帝國」變成自家的財產,而不是黃金家族的共同財產,未來的大汗將會由忽必烈的子孫世襲,而不是在黃金家族中公推。
這就等於剝奪了黃金家族其他成員在中央兀魯斯中的「股份」!忽必烈因此被黃金家族的成員厭惡也就不奇怪了。人家本來的地位類似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是可以選皇帝大汗的,結果被忽必烈搞成了無權染指中央權力的藩王。如果不是實在夠不著,估計這些藩王都要讓忽必烈給圈養起來當寵物玩兒……
至於忽必烈本人念過多少儒家的書,身邊有幾個漢人儒生當參謀,都和黃金家族的其他成員沒有什麼關係。也不會因此遭到那麼多人的反對。
歷史上,除了忽必烈自己「封」的旭烈兀之外忽必烈為了取得旭烈兀的支持,將波斯和大食封給他當汗國了,幾乎所有擁有兀魯斯的蒙古汗王都反對過忽必烈。這傢伙這麼遭人恨。就是因為試圖組建一個統一的,帝位世襲的「大汗帝國」,而嚴重侵犯了大部分蒙古宗王的利益!
而忽必烈會如此行事,除了「漢法」對於擴大和維護君王的權力非常有利之外。就是為了取得漢地中上層通俗些說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支持,好最大限度壓榨出北方漢地的力量。同時又能化解南方宋國中上層的抵抗意志……
所以說,漢法對忽必烈來說,就是一柄雙刃之劍。如果沒有漢法他就是第二個蒙哥,可以比較順利當選大汗,但是無法建立起蒙元王朝,更不用說滅亡中國了。
而如今的忽必烈,處境遠比歷史上要艱難。原本大蒙古國和忽必烈統治的基礎——武力,如今已經證明比不過新崛起的陳德興。
而在大蒙古的武力顯示出衰弱之後,忽必烈統治北方漢地的基礎漢侯,也出現分化。實力位居漢侯之首的益都李璮已經公開打出了反旗!濟南張榮、徐州李杲哥、邳州張邦直等人已經舉兵響應。史天澤、董文蔚、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等人則態度曖昧。
雖然李璮的起兵後的反應如歷史上一樣遲鈍。並沒有以優勢兵力撲擊燕雲。而是在浪費時間和各方漢侯勢力交涉,拉攏他們一塊兒造反。但是由於陳李同盟的存在,忽必烈根本無力撲滅李璮。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挖自己的牆角!
面對這樣的局面,忽必烈如果不甘心坐以待斃,那麼就只能鋌而走險,採取更加激進冒險的措施。
忽必烈必須要賭命!去不剌川阿里不哥大營是賭!稱帝,行漢法,開科取士同樣是一場豪賭!
如果他的「漢化」沒有取得北地漢人中上層的支持,卻又讓他失去了蒙古人的愛戴。那他和大蒙古國都會萬劫不覆!
「可是吾常聽人言:遼以釋滅,金以儒亡!」
忽必烈沉默半晌。再開口說出的卻是遼金兩朝廢亡的教訓。這不是忽必烈總結的,而是金亡蒙興之時,北方漢地社會上通行的認知。
女真的敗亡,就是因為遵奉儒家而喪失了女真的蠻勇本性!
姚樞
第377章 宿命之敵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