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
燃燒了整個晚上的火苗才被撲息,城內的糧倉已經花為灰燼,在燕京上空,一縷縷黑煙仍然盤旋不去。
不過除了燕京糧倉之外,整個城市居然還算完好,只是在蒙古人撤退到尾聲的時候發生了很大的混亂。不知道是最後撤離的蒙古軍隊在作惡,還是城內居民發動了騷亂,燕京城內,到處可見焦黑的痕跡和沒有抹去的血跡。一具具屍首,已經被收拾起來,堆放到了和義門外,不過沒有完全收拾乾淨,還有不少屍首散落在城內各處。
另外,城東和義門外到處都是翻倒的車輛和丟棄的雜七雜八的行李。很顯然蒙古人撤退的還是有些匆忙荒亂。
不過總的來說,這座歷史上的元大都,如今大元燕雲行省的省會,曾經讓北宋歷代君王牽掛了一百多年雄城,還是比較完整的落入了陳德興的手中。連城中的大部分居民也未遭屠戮,真是完整的出乎意料了!
而在這燕京雄城之中,本來就是螻蟻一樣存在的漢人百姓,不論是很早就生活在此地的商民,還是被蒙古人從各處弄來的難民,在大隊穿著黑衣黑甲,持著鑲鋼夾鋼兵9∵器,看上去就雄壯無比的北明騎兵開進城後,就頓時安穩了下來。
三百多年來,燕雲百姓早就習慣了被各種各樣的強者統治,無論是契丹、女真還是蒙古……誰來都是交稅做活。
只要是能給他們平安的強者就行了。千萬別想當年的宋軍一樣,進了城還站不住讓契丹人打出去,然後又讓女真人打進燕京大掠。再花錢贖買燕京,過沒多久又讓女真人打進來……這通折騰真苦了闔城百姓!
不過。看北明軍先頭部隊的精銳樣子,似乎就沒有被蒙古人再打出去的可能了。這下。大傢伙兒就能安心做順民了。
至於這些燕京城的新主人信什麼天道教,還不讓人考科舉啥的……燕京人民才不在乎呢!大不了大家都跟著念天道教的經就是了。科舉什麼的不考就不考吧,反正蒙古人在燕京呆了三十多年都沒想過開科舉,結果一開科舉沒幾個月這燕京就換人了!
當然也有人想離開燕京城早點回家鄉的,不過燕雲大戰才剛剛開始,燕京城外到底什麼樣誰都不知道。說不定一出城就被亂軍給殺了。所以這樣的念頭,也就是想想而已。
還有一些人則在城中賣力奔走,一方面幫著正黑旗的兵將維持秩序;一方面還在發動城中的商戶百姓,要在明王萬歲入城的時候來一場盛大歡迎儀式。
不必說。這些奔走之人,都是想在燕京的新主子面前表演一下好謀個出身的有志之士。其中還有不少是大元燕雲行省的漢官,在元軍撤退的時候悄悄留了下來……
其中就是那日和劉孝元一起喝酒的姚樞之侄姚燧!
他原是燕京城裡管戶籍的小官,還不是掌權的主官他的官之所以那么小,是因為姚樞有意歷練,若不是陳德興那麼快打過來,再晚幾個月也就升官兒走了。
可偏偏時運不濟不是他時運不濟,而是整個大蒙古國都時運不濟了!
還好這位「漢奸二代」的腦子夠靈活,他叔叔能替想滅絕華夏的蒙古人賣命(姚樞投靠蒙古的時候。蒙古根本沒有漢化的跡象),他姚燧為什麼不能提想要絕儒家道統的大明賣命?
叔叔當漢奸,侄子就不能當一回儒奸?
所以在日前蒙古大軍撤退的時候,姚燧並沒有帶著家眷離開。而是趁著紛亂悄悄躲藏了起來。等蒙古人一走,就馬上跳出來組織「維持會」了。
在姚燧和其餘幾十個有相信「四海一家和天下一統」的大元漢官的組織下,今兒一大早。燕京城東的施仁門內外,到處都是螞蟻一般的百姓身影。扶老攜幼,在道路兩旁或是焚香或是舉著陶灌竹筒裡面是酒或者湯或者是米飯什麼的。這叫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是百姓們愛戴的軍隊才有這待遇,不過到了後世大部分大城市換主子的時候都有這套程序,否則多半就被屠戮過了……
當然,屠殺這事兒,在北明軍那是嚴禁的。北明軍是仁義之師,所以只抓農奴和奴隸,不搞屠殺的北地的人類都快變成珍惜動物了,哪裡還禁得起屠殺?都殺完了誰來種地做工?那麼多士爵八旗靠誰吃飯?
所以聽說元軍撤退的時候沒有屠城,陳德興和北明軍上下都大鬆口氣那
第453章 燕京,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