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世紀開始,天主教內部就誕生了太多的醜聞,隨著進入文明社會,這些醜聞看似是少了許多,但遮蓋在教會龐大勢力下面的,還有許多見不得光的齷齪,隨著媒體將蓋在上面的外衣揭開,在美國這片自由主義泛濫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場批判天主教會的輿論浪潮。
這股浪潮來的似乎很突然,但幕後的推手準備充分,而且力量龐大,能直接干預眾多媒體,在媒體方面的話語權,絕不是美國的天主教勢力能夠比擬的。
任何話題總有一定的時效性,對於美國這種國家來說,有相當多的人從來不去影院看電影,但標榜自己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卻寥寥無幾。
宗教遠比電影的話題性更強。
很自然的,討論好萊塢電影過於暴力和墨菲的影片是否該為槍擊事件負責的聲音小了很多,從媒體到公眾甚至到華盛頓當局,注意力全都轉到了天主教爆出的一系列醜聞上面。
如果這些醜聞發生在歐洲也就算了,以美國人那種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也不會怎麼關心,偏偏這些事件全都發生在美利堅,而且發生在政府和社會最難容忍的兒童身上,想要不吸引人都難。
兒童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不止是說說那麼簡單。
也就在全美從媒體到公眾都在瘋狂的討論天主教醜聞的時候,墨菲召集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這場新聞發布會在世紀城死星大廈的大堂裡面舉行,非常的簡短。
新聞發布會的開始,卡拉-費斯代表二十世紀福克斯宣布,「福克斯公司將繼續與斯坦頓工作室合作,一起打造墨菲-斯坦頓導演的新片,斯坦頓導演的新片將會聚焦目前的社會熱點事件!」
說完,她向後面做了個手勢,背後的白色屏幕瞬間亮起,幾行大字異常的醒目。
「一幫想向教會勢力宣戰的窮記者,真人真事改編,《聚焦》背後的真實歷史!」
看到屏幕上面的字,很多記者按下相機快門的同時,還有些發愣,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向教會勢力宣戰?一幫窮記者?」
有年齡比較大的記者根據這些漸漸想起了什麼,「目前的社會熱點事件?《聚焦》?」
他馬上回憶了起來,低聲說道,「該不會是《波士頓環球報》拿到普利茲獎的那次新聞事件吧?」
旁邊的一個年輕記者不解的問道,「比約克曼先生,你說的是?」
「看屏幕。」年齡較大的記者指了指屏幕。
年輕記者抬頭看去,只見上面的標題已經消失,漸漸出現了大體的內容描述。
「影片取自真人真事題材,來源於《波士頓環球報》的一次深度調查報道經歷。」
叫做比約克曼的記者看到這裡,說了一句,「果然是這樣啊!」
「2001年,從《邁阿密先驅報》來的總編輯空降《波士頓環球報》,一來就要做個大新聞,給報紙的深度報道小組《聚焦》指了一個選題:當地天主教的約翰-喬根神父被指控猥褻兒童,主管波士頓大主教區的紅衣主教伯納德-勞被爆早就知情,卻擱置包庇,嚴重瀆職。隨著調查的深入,他們驚駭地發現,涉嫌性侵神父從1人到13人,再到令人瞠目的70人。這不再是一人一事,而是教會體系的潰爛,他們調查發現,家長或是無力反抗,或是被教會以極低的封口費搪塞了事,涉案神父並未開除,以『休病假』等理由假以時日重新分配教區,然後新的罪惡又在醞釀,如此往復……」
大屏幕上面簡單的交待了這部新片的背景資料。
看到這裡,比約克曼升起了一種荒謬感,「墨菲-斯坦頓和二十世紀福克斯是故意的吧?」
「肯定是故意的!」旁邊那個年輕記者看著坐在大屏幕前面的墨菲,說道,「在這個時候,選這種題材,說他不是故意的,你相信嗎?」
比約克曼毫不猶豫的搖頭。
或許公眾不太清楚,但他們這些媒體行業的從業者哪裡會不知道,墨菲-斯坦頓之前所受的非議和壓力,根本就是天主教在背後推動,現在天主教在美國的大量醜聞曝光,墨菲-斯坦頓偏偏選擇這個時候,公布自己的新片題材是根據揭露天主教**醜聞的普
第七百二十八章 墨菲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