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黃金羅盤》首映票房出來了,你猜猜有多少?」
隔兩天,格溫妮絲笑盈盈地走進了辦公室。
李察放下手中的筆,抬頭看向了她,「看你笑得這麼燦爛,《黃金羅盤》成績應該不怎樣。」
「哈哈, 是的,首映票房4784萬美元,差的一塌糊塗。」
格溫妮絲笑道。
「4784萬?」
李察皺了皺眉,「你說的首日,還是首映三天?」
「是三天,第一天拿到了3090萬票房,第二天1100萬, 第三天不到700萬。」
格溫妮絲放下文件夾說道。
「這麼誇張?」
李察看了看《黃金羅盤》的數據, 12月7日上映,開畫3571家影院,比《鋼鐵俠》略少,但規模不算小。
第一天收入3090萬美元,單館平均收入8200萬美元,比《鋼鐵俠》開局差一些,但也不算太差。
可到了第二天只收入1千萬出頭,斷崖式下降,這個數據就像這部電影的題材一樣,有點魔幻。
這部電影改編自暢銷小說,算是個大ip,自帶流量。
兩家製作公司水平也不錯,電影製片成本高達1.8億, 宣傳規模也很大, 業界預計這部電影的首映票房在1億上下。
但現實很殘酷,上映三天連5000萬也沒有。
電影票房太差, 院線方面會自動減少電影的排片量,換上更賣座的電影,這是院線的權力。
減少排片量之後,電影票房就會越來越差。
按照《黃金羅盤》這樣的跌勢,上映一個月大概連1億票房也沒有。
對於一部製作宣傳成本高達2億多的電影來說,這個數據太慘了。
「虧損的原因找出來了嗎?」
李察問道。
「在這裡。」
格溫妮絲又拿出一份報紙,「有三個原因一個傳聞,原因一是電影本身存在很大的問題,原因二,用人不當;原因三《鋼鐵俠》票房表現太強勢,一個傳聞是華納方面在票房上做了手腳。」
「這個傳聞很有趣。」
李察點了點頭,翻開報紙先看了第一個原因。
《洛杉磯時報》在今天的電影板塊,用了整整半個版面,來吐槽這部電影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黃金羅盤》三部曲的商業價值遠遠低於《哈利波特》、《指環王》、《納尼亞》。
《黃金羅盤》從上架之後,一路被《哈利波特》碾壓,也沒有《哈利波特》《指環王》系列擁有眾多的鐵桿書迷。
比起同期上映的漫畫角色《鋼鐵俠》,更是遠遠不如。
商業價值不高,也決定了這部電影的票房上限不高。
第二,《黃金羅盤》雖是一部兒童讀物,但內在的世界觀卻非常深刻,甚至恐怖。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帶著靈寵拯救小夥伴,拯救世界的故事。
小女孩被父母拋棄,沒人要她,親生母親還搶奪她的黃金羅盤,她的夥伴被關進科研所做研究,她在營救小夥伴的過程中,又遭遇了宗教的迫害。
整個故事一點也不溫馨,家庭、社會,都顯得冰冷殘酷。
這就導致了兒童觀眾和大人都不能接受,兩頭不討好。
與《黃金羅盤》相似的《哈利波特》系列,也是用小孩當主人公,但《哈利波特》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顯得美好一些,讓觀眾跟著小主人公們冒險,一起去見識瑰麗的魔法世界,也見證小主人公們的友情、愛情、親戚。
這種設定對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三,《洛杉磯時報》認為《黃金羅盤》是對原著進行破壞性改編和閹割,導致原創性和新鮮感喪失殆盡。
原著最吸引人的地方有四點:早期機械工業時代的黑暗世界觀、獨創的『並行空間』、影射『原罪』的精靈切割理論、『倡導無神論』對宗教的批判精神。
第二點『並行空間』,由於編劇兼導演的克里斯·韋茨擔心支線太多,把劇情搞得太複雜,所以很粗糙地砍掉了
458、就是這麼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