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商業導演,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在創造新的個人票房紀錄,都為以後的電影豎立的新的標杆。←,他從影不過十幾年,執導的作品卻拿到超過75億美元的總票房,他堅持、努力而又頑強,被北美媒體譽為美國夢的代表,他就是杜克?羅森伯格!」
站在後台,杜克聽著前廳伴隨舞音樂的旁白,耐心的等待著,時不時響起的掌聲,清晰無比的告訴他,攝影棚中除去主持人楊蘭外,還有不少觀眾。
「上一周,第八屆尚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在這次電影節上,好萊塢著名導演杜克?羅森伯格的到來,成了此次活動最大的亮點之一。」
又是一陣掌聲響起,看到導演的示意,杜克走上舞台,先朝觀眾那邊揮了揮手,微微笑了笑,坐在了楊蘭的對面。
對於數次登上過《時代周刊》封面的杜克來說,這只是小陣仗而已。
他穿著一貫的深色休閒西裝,自然而隨和,幹練的短髮意氣風發,顯得活力十足,整個人似乎完全停留在了三十歲這一成熟穩重而又充滿魅力的年齡段。
楊蘭跟杜克握了握手,說道,「我們用中文交流沒有問題吧。」
「只要你不說地方俚語。」杜克的普通話,甚至比很多尚海人還要流利,「還有成語。」
聽到他的話,觀眾席傳來一片讚嘆的聲音。
「我在美國待過很長一段時間,在很多西方的語言天才眼中,中文簡直就是噩夢。」楊蘭明顯在把控採訪的節奏,「你用了多長時間,達到現在這種程度的?」
「三年左右吧。」杜克回憶了一下。「大概就是這麼長的時間,我在這方面還是有點天賦的。」
「這麼說,你還是個語言方面的天才?」楊蘭問道。
杜克搖了搖頭,「不是,我只會英語和中文,其他語言也學習過。卻始終沒有進展,比如法文,我到現在只懂得幾個最基本的詞彙。或許是有緣吧,中文我學起來感覺很簡單。」
然後,就像是在法國以及其他國家做宣傳一樣,杜克又開始說自己對中國文化怎麼怎麼感興趣。
「你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看過中國的電影嗎?」
聽到這個問題,杜克輕輕回答道,「看過。但不多,比如傑克?陳的動作喜劇和李安的《臥虎藏虎》。」
楊蘭又問道,「你覺得中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工業基礎!」
這個答案顯然超出現場所有人的預料,觀眾席甚至響起一片驚異聲。
楊蘭略帶好奇的問道,「不是別的地方?」
當然還有其他別的,但這涉及到文化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杜克也不想扯的太遠,說道。「我個人認為是工業基礎,也可以說是技術。」
不等對方再問。他解釋道,「在九十年代以前,好萊塢電影遠不像現在這般興盛,歐洲電影還有跟好萊塢抗衡的實力,但這些從九十年代初開始全都變了,如果你細心觀察。這十多年來,好萊塢在全球最成功的電影,技術是支撐起它們的重要因素。」
「中國電影下一步是要重視技術的發展嗎?」
「電影是多重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結果,技術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杜克稍稍想了下,「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比如說我自己,只有足夠先進的電影技術,才能將我腦海里的畫面變成現實,所以也有人認為我是一個技術流的導演。」
話說到這裡,楊蘭忽然意識到,主動權不知不覺間就被杜克搶走了,這對訪談類節目是大忌,她趕緊轉換了話題,「在你的電影裡,卓越的特技技術,總是能製造出讓人目瞪口呆、熱血沸騰的視覺效果,目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十部電影中,有四部出自你手,你認為是什麼促成了你的成功?」
「夢想、堅持和努力。」杜克停頓了一下,又說道,「還有不斷發展的院線。比如十年前,一部影片在北美能以3000家院線開畫,就非常了不得了,但現在徵集到4000家院線也不是難事,院線的發展和銀幕數量的增多,是一部影片票房增加最基本的條件之一。」
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