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這段文字,不過是短短兩句,很不起眼,若不是黃卜慶帶著目的來找答案,其他人哪怕看到這一段,很有可能都不會往心裡去。文師閣 m.wenshige.com
這一頁,講的是嶺南當地的一位名士。
名士姓宋、名規,出生在前朝末年。
宋家祖上出過大官,做過海商,家產頗豐,祖業傳承到宋規長大時,有敗落之像,但也足夠宋家再揮霍幾十年了。
結果,逢了亂世。
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起義不斷,疆土四境,戰火燎原。
嶺南偏於一隅,不似中原一帶兇險,卻也難以獨善其身。
越來越多的災民湧向嶺南,本就混亂的朝廷無力支撐當地官府,大小官員們亦是各有各的打算。
插一句,【 \咪\咪\\app \\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有封城固守的,也有吞了衙門銀子糧食當土皇帝的,亦有加入起義軍隊、奔向新前程的。
宋家所在的泉城是嶺南大城。
知府想護住治下百姓,如此堅持了六七年,也漸漸力不從心。
宋規幼年時見過繁盛的城市,從少年到青年,又看著這座城日漸衰敗,百姓疾苦。
他說服了當時宋家的一家之主,開倉放糧,他本身也積極地改善城中災民生活。
那幾年,朝廷已經是末路了。
多年的割據、征戰,天下湧現了不少豪傑。
有一統之氣勢的,除了彼時已經坐擁了江南大地的、後來成為本朝開朝皇帝的朱儉,還有另外幾位,其中,一個叫劉蔽的在嶺南一帶頗有名望。
劉蔽是綠林出身,以前是被逼起義,雖然從山大王成了占據嶺南的大人物,但他手裡缺銀子、缺糧草、缺武器。
戰亂年代,這些東西可比千金。
宋規有眼界,他知道朝廷已經不行了。
若要百姓少吃苦,唯有站出來一個人,平息戰火、開創新皇朝。
英雄再多,為了自家霸業爭鬥,最後苦的也就是老百姓。
宋規選擇了劉蔽。
同在嶺南,他了解劉蔽比其他英雄更多,往來也更容易。
他又說服了長輩,給劉蔽投銀子、捐糧食,支持劉蔽開疆拓土。
而缺少的武器,宋規為劉蔽當說客,登了知府的門。
賑災放糧的交情,知府再忠心朝廷,也知道窮途末路了,他聽了宋規的勸,交出了庫中鐵石。
劉蔽得了礦石,鍛造兵器,也算解了一時的燃眉之急。
再後來,劉蔽還是敗給了朱儉,宋家作為劉蔽的支持者,在朱家掌了江山之後,自然也就徹底敗了。
成王敗寇。
朱家的江山史,劉蔽都只作為一個競爭者出現過幾次名字而已,更別提宋規了。
只是在嶺南、尤其是泉城,當地先生、學子感念宋規放糧救民的大義,讓他在地方志上有了一席之地。
當然,畢竟是朱家天下,地方上紀念宋規也要講究些方法。
這篇人物誌很短,還從頭到尾,用大量的篇幅去寫宋規放糧、賑災、為百姓奔走,對於他支持劉蔽就只有兩句話。
要不是黃卜慶滿腦子「鐵鐵鐵」、「礦礦礦」的,他也不會注意到這短短兩句話。
黃卜慶捧著這一段,又反反覆覆地念了兩遍,長長舒了一口氣。
現在,就該進一步確定,泉城衙門裡,為什麼會有鐵石。
泉城靠海,要麼是官府從海外採買,要麼是當地出產。
前者可能性極少,應當還是當地就產鐵。
黃卜慶灌了一口茶。
他試著把地方志里關於泉城的部分都翻看一遍,直到天亮,也還沒有再一部的收穫。
他揉了揉發脹的眼睛,打了個哈欠。
畢竟是嶺南的地方志,要說的東西太多,若是泉城的地方志,想來會比現在看到的東西更詳盡。
也不知道霍大夫人是嶺南哪裡人……
若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