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兵變可以算作無可奈何之下的應對,而且之前還有毒酒不死這一事件,秦王府一系的權力太大了,甚至發生了與東宮太子並行行文號令各地官府的現象,並且李世民身兼諸多政府加官,其權勢更遠超一個正常皇子親王所應得,這樣的情形是李淵不能容忍的,他不能容忍一個威脅了他所選定繼承人地位的人出現,因為持續下去,在李建成登基之後,結果是可以預料的」
「可政變之後李世民又是怎麼做的,在皇帝還未得到確切消息之前屠戮了兄弟滿門,而於此同時令尉遲敬德入宮護駕,按理說,李淵的嫡子裡,只余他一個了,只要再熬個幾年,他就是皇帝,但他沒有等,而是採取了更加激烈的以至於連那些事先鼓動他政變的臣子都從未想過的手段,逼宮」
「這也是無奈之下的舉動,李淵不止他一個兒子」
「古代講究立長立嫡,況且以秦王府當時的權勢,還有哪個兄弟能夠動搖他的地位,再者說了,當時年齡最大的李元景還未滿八歲,李淵可不是景帝,當了九年的皇帝,他差不多半只腳踏進了棺材板,李世民不願意等了,既然露出了獠牙,他已經十分迫切的消滅一切的不穩定因素了」
「可...」
仨人爭執了半下午,也沒能說出個所以然,孟先實和阿誠所堅持的觀點很明確,呂言所說的,並不能從現存的史籍里找到最直接有力的佐證,或許有,只是囿於知識儲量所限,而沒能找到。
張健亞眼看著都到飯點了,再爭下去,怕是天都黑了,道:「這樣,咱們都先歇歇,一大幫子人都等著呢,吃完飯,吃完飯咱們再聊。」
「嗯」
「那...也好」
這么半僵著,仨人出了門,呂言對唐史或者說李世民的了解,是孟先實和阿誠都沒想到的,幾乎他們所能舉證的以辯駁他的推測的事件他都清楚,甚至能分析前後的因果以證明他本身的想法。
呂言不清楚二人的詫異,但事實上這一塊他確實是下了功夫的,之前他也和孟先實阿誠抱著相同的觀點,但後來看的東西多了,總覺的不對,可人家孟先實可是研究唐史的,總不至於犯這樣的錯誤,他懷疑自己是不是想錯了,而只好想法設法的尋找更加有力的證據去證明劇本所要表述的觀點是對的,到了最後,證據沒找著,倒是隨著翻閱的資料越來越多,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出的猜想越來越蓬勃,甚至完全取代了劇本所要表述的東西。
即使在去餐廳的路上,仨人依舊爭辯著,孟先實純粹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呂言則是出於自己該拿出什麼的情感去演繹這個角色的目的,如果事先不通氣兒,到了實拍,無論他怎麼演都不可能符合張健亞的要求。
心裡想著事兒,吃飯也沒了胃口,張健亞把一眾人安排完了,轉了回來,見著呂言和阿誠仍舊嘀咕個沒完,笑著道:「兩位,哎,兩位老師,吃飯當緊,那些咱們回去再說成不?」
「飯早吃晚吃都沒問題,可這事得說明白了,明天就開拍了」
呂言沒說話,剛開始他仍保持著懷疑,畢竟術業有專攻,可隨著不斷的交流,他對自己的推斷愈加確定,儘管未曾親眼見過,但哪一場戰爭不是殘酷的,哪一場勝利不是拿人命填出來的,李世民南征北戰那麼些年,對於別人的性命,看的比誰都脆弱,而從整體上來看,太子對齊王府,一向以打壓和削弱為主,而且李建成至死都不敢相信李世民竟然敢殺了他,因為站在他的立場上,他不敢殺掉李世民,但李世民的膽子大的卻超乎了他的想像,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將他逼上了絕路,勾結將領謀反、後宮,無論哪一點,都能徹底將他從太子位置上拉下來,以至於永世不得翻身的地步。
晚上仨人又掰扯了半天,可仍沒能討論出個確切的而都能接受的結果來,所做的只不過是重申各自的觀點,或者頂多以後來李世民對這件事的反應的來佐證。
「這樣吧,咱們這幾個鏡頭拍兩次,後期再拿來比對,哪個從情理上更說的過去、更符合需要,就用哪個」一個人在一邊想了好半響,張健亞終於說了話,視線卻來回在仨人臉上晃。
孟先實和阿誠立刻不言語了,他們看的出,張健亞被呂言說動了,導演都表了態,他們再爭論也無濟於事,儘管張健亞說試試,但倆人都不是傻瓜,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