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華煙雲進行著有條不紊的拍攝時,整個影視媒體圈仿佛被投進了一塊巨石,掀起了軒然大波。
血色浪漫播出過半,以14.2的收視率強勢逆襲紅罌粟的14.1,達到自開播以來的收視高峰,一往無前地向京城電視台年度大戲鐵齒銅牙紀曉嵐的20.9衝擊。
儘管希望渺茫,但呂言、孫麗、連弈名幾人的名字和血色浪漫一起橫掃各大娛樂版面,血色浪漫的三輪播放權被迅速搶購。
「血色浪漫故事背景橫跨上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描寫鍾躍民、張海洋、袁軍、李奎勇等四個一同長大的年輕人,在經歷了青春歲月的磕磕絆絆之後,最終走向成熟、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
劇中許多情節和場面都以白描的手法真實地還原了歷史,比如軍隊大院的孩子們穿上從箱底翻出來的父輩的將校軍服,在京城街頭呼嘯而過,「小混蛋」在先農壇廣場被激憤的人群亂刀砍死,鍾躍民在西北插隊時帶領一幫知青討飯等戲,都會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眾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共鳴。而且該劇具有濃郁的西北地域色彩的主題曲,烘託了主人公不羈而執著的性格,加上劇中多次出現的陝北民歌信天游唱段,更充分表達了那個時代那些人們的精神狀態,為全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新浪娛樂評價
「一個現代的游吟詩人,在世事紛紜中高歌自己的信仰。
一個現代的俠客,仗劍天涯,義字為先。一個始終在路上的行者,掙扎著妄圖衝破身上的藩籬。
一個面對任何辛酸困苦,屹然挺立的勇士,一個笑傲江湖,隨遇而安的強者.....你始終活得地道,腳下的身影都是個大寫的「人」字,你最痛恨怯懦,最怕一成不變,最怕預知一個故事的結局完全被世俗淹沒,稜角被柴米油鹽、日常瑣事磨平,沒有盼頭,沒有希望,那個年代裡,沾染血色的浪漫,不羈的魂靈竟然感染了平凡的眾生。」今日都市報道
「血色浪漫是何其地令人著迷,用言語已然無法表達清楚,沒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揮灑在武鬥與吶喊聲中,這是他們陽光燦爛的日子,卻也是他們最揮霍的年齡,理想在腐爛。
他們的浪漫在血色昏黃中瀰漫成昨日的記憶,我們在他們的故事中心隨波動,卻發現,青春不過是一場綻放到極致卻結束得太倉促的事。
鍾躍民、袁軍、鄭桐、張海洋、李奎勇、寧偉,周小白,秦嶺,高月,吳滿囤,珊珊,這些年輕人,用他們的瀟灑而熱血情懷,潑灑了一片血色浪漫,就像前段時間剛剛出版的看上去很美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情素,圍繞著那個時代共同成長的翠微路。」南方都市報道
大媒體有著大媒體的矜持,他們不會為哪個毫不相干的人聲嘶力竭的搖旗吶喊,大多數媒體給出的評價都很含蓄,而且基本上都是針對整個戲的讚揚,具體到某個人,評價用詞上卻是謹小慎微。
和媒體相反,大多數影視評論人一丁點也不掩飾個人的喜惡,對於喜歡的演員,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詞,恨不得將所有能夠想到的褒獎全加諸一人身上。
「浪漫人生,動盪的生命,怒放的愛情,鍾躍民,一個拿著菜刀的詩人,永遠在路上,浪漫地行進,他可以眼神迷離,將柴可夫斯基的船歌譯得浪漫而哀傷,他可以放下偷來的書,拿起砍刀,橫在小混蛋的脖子上,讓他「給哥們兒個面子」。
鍾躍民其人,就是我最欣賞的那種人,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下筆定乾坤,在那過於具有鋪張的鮮紅色的四九城,以他為代表的那些年輕人,他們叛逆,他們「拔份兒」,他們對過往女生吹口哨,他們遊戲著傷害著別人同時又傷害著自己.....那是一個突兀的年代,一代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就這樣匆匆而過,時代留給他們的,是磨難,是坎坷,同時也是不為人知的精彩,他們參軍,他們插隊,他們要飯,他們流浪,不論出現在什麼地點,鍾躍民這小子都將生命絢爛到極點,不折騰至死不罷休。
殘酷而又激越的青春,純真而又浪漫的歲月,盡收在血色殘陽的烽火台上,一群爛漫的年輕人的放浪形骸中,青春短暫,人生漫長,不年輕不意味著停止折騰,只會拔刀的人智商到不了一百八,一輩子沒有拔過刀的人,智商也上不了一百八,拿著菜刀,吟著詩,頭頂著血色紅日,做一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