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晉城外,漢軍除了在第一天發起過大規模的進攻之外就再無大動作,這些天基本上算是圍而不攻,只時不時地上去放幾波箭,保持威懾罷了。
孫允等人對漢軍的行為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們最開始還以為漢軍是要先對臨晉城防試探一二,然後再針對城防弱點發起猛攻,哪知之後的攻勢卻驟然大降,讓他們好不容易徵召起來的千餘民壯和大戶私兵白吃了好幾天的乾飯。
「府君,您說蜀賊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們不想著迅速破城反而作長久圍攻狀,此事怎麼看都透著古怪,深入我腹地還敢如此慢條斯理,其中必然有詐啊!」城樓上,陪著孫允巡察軍備的蔣德望著城外的漢軍大營不解地說道。
孫允微微搖了搖頭:「某也不明白蜀軍的用意,但可以確定的是蜀軍一定在準備什麼陰謀詭計,那楊清乃西蜀智士,精通兵法,明曉韜略,深得諸葛亮的倚重。
此子如此行事必有深意,或在臨晉,或在援軍,難以琢磨。」
「府君之意是說楊清此賊之所以圍而不攻可能有兩個用意,一是為了麻痹我等,然後突然發起強攻一舉攻破我臨晉。
二是以此誘使我援軍過來,然後趁機在某地埋伏襲擊我軍援兵。」蔣德若有所悟地說道。
孫允點了點頭,道:「我確實是這般想的,不過這僅僅只是猜測,楊清真正的用意還須再看看。現在只要守住城池就是對朝廷最好的交代,至於其他事自有大將軍他們考慮,我等就不用多操心了。」
「府君說的極是。」蔣德對此也深以為然,由衷地附和道。
雲陽縣位在三秦之腹、涇水之陽,東依爺台山,西鄰金池水,南接北仲、嵯峨二山,北枕甘泉山,因甘泉山又被稱作雲蒙山而得名。
此縣距長安約有兩百里,北接旬邑、南連禮泉,東臨三原、西望永壽,乃四通八達之地,安定、馮翊、北地三郡之人前往長安多從此地過。
陳和今年已有三十六歲,乃雲陽本地人氏。他少年時曾發憤苦讀,但因出身貧寒、無人賞識,至今在仕途上未有起色,只在雲陽縣寺里謀了個縣佐的差事,平日裡做些抄抄寫寫的事情。
然而陳和並沒有因仕途不順而怨天尤人,他為人處世就和他的名字一樣十分的謙和有禮,深受左鄰右舍的好評。
只不過任誰都想不到的是,這位文質彬彬、與人為善的中年文人暗地裡卻是一名季漢游衛,而且他的地位還不低,在游衛府內的官職為曲尉,正是雲陽縣所有游衛的負責人。
這一日陳和像往常一樣早早地到縣寺點卯上值,當他進到公房時卻發現已有三四個同僚在裡面了,對此他並不感到詫異。
因為這段時間以來,漢軍深入關中腹地在馮翊攻城略地的消息早已傳遍四周,縣令鄭安擔心漢軍萬一忽然殺到雲陽,於是下令全縣官吏這些天都要嚴守崗位,以防漢軍來時找不到人。
「陳縣佐,黃主簿叫你過去一趟。」陳和才到自己的桌案前坐下不久,就有一名僕役進來對他說道。
陳和識得此人是主簿黃俊手下的親隨,於是笑著點了點頭,回道:「有勞了,某這就過去。」
黃俊的公房就在庭院對面,陳和急步入內,躬身拜道:「和見過主簿。」
「陳縣佐來了,坐吧。」
陳和道了聲謝,在左下首的位置上坐下來後接著拱手問道:「不知主簿喚卑職過來有何吩咐?」
「明日會有一支從長安過來的兵馬路過我們雲陽,大軍雖然不會到縣城這邊來,但明廷認為我等也要主動地盡一番心意。
因此明廷讓我明天給這支兵馬送一批糧草過去,到時候汝也跟著走一遭。」黃俊道。
陳和聽了心念一動,好奇地問道:「長安過來的兵馬?可是去馮翊增援的?」
他這一問乃是故意的,憑他和黃俊多年相熟的關係,此時詢問一下才是正常反應,不問反而會惹人生疑。
「哈哈,此事你心裡有數就行,不要到處聲張,大軍不來縣城而從嵯峨山那邊出境就是為了儘可能地隱蔽消息,你是縣裡的老人,這才讓你明天跟著過去。」黃俊果然沒有懷疑,還趁機以此為由拉近二人的關係。
陳和心下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