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反了,徹徹底底的反了!
被殺者的鮮血還未擦淨,朱棣就表了自己的聲明,現場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之中。┠.([。c[om
士兵們知道,就要打仗了,得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去拚命。燕王的親屬們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改變,不是從王侯升格為皇親,就是降為死囚。無論如何,改變現狀,特別是還不錯的現狀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畢竟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的考慮,類似造反這種事情實在是不值得慶祝的,特別在成功之前。即使是義正言辭的朱棣本人,心底應該也是虛的。但有一個人卻是真正的興高采烈。
這個人就是姚廣孝,對於他而言,這正是最好的機會。他已經六十四歲了,為了等待這個機會,他已經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他的一生中沒有青春少年的意氣風,也沒有聲色犬馬的享樂,有的只是歷經坎坷的生活經歷和孤燈下日復一日的苦讀。
他滿腹才學,卻未官運亨通,心懷天下,卻無人知曉。隱忍這麼多年,此時不,更待何時!
反了吧,反了吧,有這麼多人相伴,黃泉路上亦不寂寞!
不登極樂,即入地獄,不枉此生!
張昺和謝貴被殺掉了,可是他們的衛士還在門外等著,士兵們看見人一去不返,最先想到的問題倒不是兩人有什麼危險,而是自己的肚皮問題。═.〈。
畢竟士兵也是人,拿著刀跟著你來拚命,你就要管飯,但是很明顯今天的兩位大哥不講義氣。王府裡面自然好吃好喝,卻把兄弟們晾在外面喝風。時間一長,天也黑了,再等下去也沒有加班費給,於是眾人回家的回家,搞娛樂的搞娛樂,紛紛散去。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不久張、謝兩人被燕王殺掉的消息就不脛而走,老大被殺,這還了得,於是眾多士兵操起傢伙回去包圍王府。但他們雖然人多,卻沒有主將指揮,個別士兵雖然勇猛,也很快就被擊潰。
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幹了。就干到底吧!
朱棣為這一天的到來已經準備了很久,士兵武器糧食都十分充足,但他還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造反的理由。═┡╞┝╪╪┠┢┠┠。
造反需要理由嗎?需要,非常需要。在造反這項活動中,理由看上去無關緊要,但實際上,理由雖不是必須的,卻也是必要的。
對朱棣而言更是如此,自己是藩王。不是貧農,造反的對象是經過法律認可的皇帝。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自己都是理虧的。所以找一個理由實在是很有必要的,即使騙不了別人,至少可以騙騙自己。
於是朱棣和姚廣孝開始從浩如煙海的大明法條規定中尋找自己的依據,這有點類似今天法庭上開庭的律師翻閱法律條文,尋找法律漏洞。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法律規則的漏洞,打了一個漂亮的擦邊球。
朱元璋並非完全沒有料到自己的兒子將來有可能會造孫子的反,他制定了一套極為複雜的規定。用來制約藩王,但為了防止所謂奸臣作亂,他又規定藩王在危急時刻可以起兵勤王。即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但這個規定有一個關鍵之處,那就是需要天子密詔。而在朱棣和姚廣孝看來,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他們充分揮了自己厚黑學的本領。對這一點視而不見,公然宣稱朝中有奸臣,要出兵「靖難」,清君側。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居然還將這一套歪論寫成奏摺,公然上奏朝廷,向朝廷要人,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這就如同街上的地痞打了對方一個耳光,然後激動地詢問肇事者的去向,並表示一定要為對方主持公道。
「靖難」理論的提出和展充分說明朱棣已經熟練的掌握了權謀規則中的一條重要原理:如果你喜歡別人的東西,就把它拿過來,辯護律師總是找得到的。——腓特烈二世原創
既然一切都準備好了,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吧,但是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即使是造反這種事情也是需要搞一個儀式的,領導要先言,主要概述一下這次造反的目的和偉大意義,並介紹一下具體執行方法以及撫恤金安家費之類的問題。然後由其他人等補充言,士兵鼓掌表示理解,之後散會,開打。
朱棣的這次造反也不例外,
第617章開弓沒有回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