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的詩篇當真是越發氣魄雄渾,今後你在朝中,可是要多加小心,侍奉英主,可不用於守成之君,你懂嗎?」
呂好問笑吟吟對著黑瘦了許多的兒子呂本中道。
卻是呂本中,他眉頭微皺,有些不以為然。
「父親,呂相公和劉相公是位極人臣,為相時間太長,不得不讓出位置,更何況他們是去開封,依舊執掌權柄。父親居然打算請辭,回鄉耕田著書,這又是什麼道理?」
呂好問呵呵道:「小子,你是不一樣了……功成身退,悠遊歲月,難道不好嗎?」
「當然不好!」呂本中氣咻咻道:「父親,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哪裡就到了退居山林的時候?」
呂好問將眉頭挑了又挑,沉聲道:「你跟我說實話,到底有什麼打算?」
呂本中努力吸口氣,突然喜滋滋道:「父親,你知道孩兒這段時間,辦了多少學堂嗎?」呂本中是奉命去真定府建立學堂的,老呂也挺關心這事的,畢竟這是兒子的政績,實打實的,關係到日後的前程。
「有幾十所嗎?」呂好問已經儘量高估。
可呂本中微笑著搖頭,「父親,已經有一百八十多座學堂了。」
「怎麼會?」呂好問驚得老臉變色,不敢置信,「怎麼會那麼多?小子,你不會謊報政績吧?區區一個府,又是北方的府,怎麼會有這麼多?而且這麼多學堂,要多少書籍,要多少筆墨紙硯,又要多少教書先生?」
呂好問接連提問,因為這個數字完全超出了他的預計,一個府就有一兩百個學堂,一個路有多少?全國有多少?
一萬?
還是十萬?
尤其是真定府,這屬於淪陷區,說句不客氣的,就是文脈斷絕的蠻夷之地,沒有個幾十年,上百年,根本恢復不起來。
就拿國初的巴蜀來說,也是如此,直到三蘇崛起,巴蜀的文人才終於在朝野有了自己的地位,計算時間,也是差不多一百年。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再有十年,河北之地就會恢復昔日的文脈,甚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呂好問微微嘆息,「我還是想不通!」
呂本中輕嘆道:「父親,孩兒最初也想不通……可是當朝廷大力剷除豪強,在地方推動興學的時候,民間的力量一下子就爆發出來,每個村鎮都把最好的地方貢獻出來,甚至還有人家拆了祠堂的磚瓦木料,用來建學堂。」
「荒唐!如何能怠慢了祖宗!」呂好問感嘆之後,卻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有些東西,自上而下,怎麼都推不動,可自下而上,卻會顯得輕而易舉。舊的豪強被解決掉,毫無疑問,意味著新的機會出現了。
下面的百姓看到了機會,自然願意投入教育,該換門庭,提升地位……殺了地主,分了田,當然不會讓人人都過上地主的日子,但是卻打開了上升通道,可以努力向上,不至於躺平待捶。
自然而然就有了動力。
這其中的奧秘呂好問未必情況,可他知道了一件事,讀書人會比原來多太多了。他們呂家能夠世代宰執,在大宋朝獨領風騷。這裡面就跟呂家的雙重身份很有關係。
他們既是高官,又是大儒,兩條腿走路,在道學一脈有著相當的份量。
「小子,你說要是把這些年輕學子,爭取到咱們呂家門下,又該如何呢?」
呂本中認真想了想,用更認真的態度對呂好問道:「我猜官家會砍了咱們的腦袋吧!」
一句話,險些把呂好問噎死。
「你想氣死我啊!我的意思是讓這些年輕學子接受咱們呂家的學問,這總不會惡了官家吧?」
呂本中思索了一陣子,還是搖頭了。
「父親,說實話,孩兒覺得咱們家的學問未必能得到認可。」
「為什麼?是學問不好?」呂好問急了,這是之一他們呂家祖宗,豈能忍了!
「倒不是學問不好,是不接地氣。」
「不接地氣?什麼意思?」
「父親請想,這麼多人讀書,如果還是空談天理人慾,氣理之爭,只怕會被人嗤之以鼻吧?」
「
第422章 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