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沈青雲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夠在省委一把手面前,侃侃而談一個地方如何發展的事情。
但今時今日,事實擺在眼前。
聽完了他的話,不管是孟光明,還是沈振山,誰也沒吭聲。
兩個人都深深的陷入了沉思當中。
沈振山想的是,如果繼續這麼發展下去,會不會對省里的社會治安造成影響,進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這是他身為省政法委書記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而孟光明作為整個江北省的一把手,他考慮的是沈青雲所說的這件事,在整個江北省有多嚴重,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其位謀其政,所處的位置不一樣,考慮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
許久之後。
孟光明抬起頭看了沈青雲一眼,笑著說道:「青雲,看樣子這兩年在基層,你成長了許多啊。」
一個年輕人,能夠說出這種話來,在孟光明看來,沈青雲無疑是非常成熟的。琇書網
很多人可能根本都意識不到老百姓的疾苦,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仕途順利與否,升遷速度快不快,政績多不多。
但沈青雲卻偏偏能夠看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
「見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些情況,就明白了。」
沈青雲坦然說道。
他說這幾句話的時候,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前世的一些經歷,再加上這輩子在富民縣的諸多見聞,還有對龍湖縣這邊一些情況的調研,真的讓沈青雲意識到,江北省的一些問題真的很嚴重。
其實下崗這個事情,或者說國企破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經有國營企業宣布破產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某位副國級領導就公開對記者表示:「國企要減少滯銷產品生產,壓縮長線產品庫存,現在無論如何要解決幾百億元的庫存積壓問題當前國內赤字這麼大、銀行透支這麼多,已經難以為繼,還減什麼稅?還讓什麼利?」
他說的並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話,而是實話。
那時國內大量國企已經陷入生存艱難的困境,老舊的體制和龐大的赤字已經讓政府撐不住了,下崗潮開始在全國蔓延。
沈青雲前段時間在黨校學習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份資料,在那份資料上面顯示,九十年代初,我國許多國企雖早已到了破產邊緣。
但畢竟都是國家幾代人艱苦奮鬥出來的成果,國家自然一個都不願意放棄。
即使在垂死掙扎的邊緣,也都會極力延續每一家國企的命運。
整個九十年代,國企改革的重點是試點建立國有企業股份制。
這段時間裡,伴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各地都在摸石頭過河尋找可行方法。
先後有幾千家國企參與了試點,結果有好有壞。
而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上面才終於從實踐中總結出來一條深刻的道理:要想把數以萬計的國企都拯救回來是不可能的!
富餘職工分流下崗,勢在必行!
緊接著便是最大的一波下崗潮。
這一次的國企改革的結果,是從九八年到零六年,國有企業減少了一半,但利潤卻增長了二十倍。
這裡面蘊含一個深刻的道理,說明之前的國企里,至少有一半人是在混日子的,明明一個人可以幹完的工作,偏偏要好幾個工人一起,還推三阻四,拖延怠工。
當然。
下崗潮確實解決了國企的經營困境,但下崗的工人就沒那麼好受了。
下崗不僅丟失了鐵飯碗,而且連生活保障都顧不。琇書蛧
曾經引以為傲的工人身份沒了,要知道在我們的國家裡,工農才是國家的主人,這種身份是全世界人所羨慕的。
如今,這層心裡上安全感和優越感沒了,寄託幾代人的工廠沒有了,這種心裡落差比丟飯碗重要的多。
農村裡的人丟了工作還可以回農村種田,再怎麼困難也有退路。
而城市裡下崗的工人生存則艱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