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 節越來越臨近了。
荊江市委市 zhèng fu 所有領導都外出,天天走訪基層,給基層困難群眾、鰥寡老人、下崗職工拜年,了解 chun 節期間各種物資保障和資源保障情況。
慰問奮戰在一線的各部門一線人員,陳京還需要慰問部隊指戰員,武 jing 部隊,還有公安干 jing。
陳書記的每一天 ri 程都排得很滿,他幾乎就是馬不停蹄。
全市十個區縣,他最多的一天走過五個地方,市電視台和市 ri 報的隨行記者都吃不消,大家也終於見識到這個年輕書記工作起來不要命的拼勁兒。
每一天市新聞聯播,有一多半都在播報陳書記的出行和視察。
陳京選擇在這個時候走下去,而且一天走這麼多地方,連續一個多星期馬不停蹄。
他就是要牢牢把握現在的機會,他必須把荊江各方面情況摸得再熟悉一些,對情況了解更詳盡一些。
這次陳京來說,是個心情沉重的旅程。
荊江基層困難的程度,超出了他的預想。
本來陳京來自澧河,對老百姓的生活還是相當了解的。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離省城近在咫尺的荊江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竟然還比不上德高那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仔細分析原因,其實也容易理解,德高那個地方雖然偏遠,但是每個區縣基本都有支柱產業。而且德高城市規模比荊江要小得多,國企也沒有荊江多。
荊江國企改革傷了元氣,大量的企業職工下崗,給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zhèng fu 沒能正確引導下崗職工再就業,過去多年解決就業主要靠 zhèng fu 投資,這樣的結果就是下崗職工長期找不到再就業的路子。
有的一家夫妻雙雙下崗,孩子還在上學,可想而知這樣的家庭生活之困難。
陳京這一次主要考察的對象就是下崗職工家庭。
他這不了解不要緊,一了解心情就輕鬆不了。
他走訪了有一個五口之家,兩位老人雙雙生活不能自理,夫妻兩人雙雙下崗,妻子因為以前在化工廠工作,得了肺病,現在沒辦法找到補償。還有個女兒上高中,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男人在外面做臨工。
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五六千塊錢,這樣的收入條件,供孩子上學以後,基本可以說是讓這家人吃大米都難。
一家人吃菜主要靠棚戶房後面有一塊小菜園,也就二十多個平米的園子,以前後面是一家工廠,工廠倒閉後這一塊地暫時沒用,就被下崗職工開闢種菜。他們這一家在裡面圈了一塊。
這么小的園子,冬季就只有蘿蔔和白菜兩種,家裡燒菜基本不用油,就用白水煮了吃。
米飯都是糙米,有時候在園子裡種了紅薯,就紅薯做米飯,一家五口人,五個紅薯就是一頓飯。
一家五口,有四個人兩年沒買一件新衣服,家裡連掃帚都捨不得花錢買,都是老頭子到郊區拾高粱穗,然後自己紮成一把,就充當掃帚。
居住環境更是不堪,因為要種菜,一家人大小便都用一個大桶乘著,就放在兩老床後面,用一截破帳子圍著,人還沒進屋子,就能嗅到廁所的氣味,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
陳京走訪這一家,也是他臨時改變的路子,還沒等下面的幹部搞明白,他就鑽了進來。
本來這一次陳京下來慰問,每個困難家庭一塊肉,一條魚,然後一床棉被。
陳京到了這一家,實在是心裡受不了,他身上只帶一千多塊錢,全部掏出來給了家裡的老人。
隨行的望月區區委書記郝林機敏得很,也掏出五百塊,這樣陳京心中才稍微好受一些。
臨走的時候,老頭握著陳京的手,老淚縱橫,連稱感謝,說陳京是個好書記,黨的政策好,沒把他們忘記。
陳京從這家離去後,心中實在是不舒坦,他當即把幾個隨行記者叫過來狠狠的訓了一通。
這樣的家庭,這樣的老人,當著他的面說黨的政策後,說陳京是個好書記,這還是新聞嗎?這是打給荊江市委書記最響亮的耳光,這不是新聞,是醜聞。這幫年輕記者還一個勁兒的記錄,一個勁兒的拍攝,他們不嫌丟人,陳京還嫌丟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荊江未來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