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節目直播期間,主持人特意電話採訪匡廬省省委書記邊華章,劉某人有諸多藉口閃人了,這種大出風頭的事情,他一向是敬謝不敏,這位善於發掘話題,也每每成為話題人物,卻是最厭煩出鏡的。
邊華章書記在電話訪談中,深刻剖析了匡廬省傳統教育和改革開放之間的辯證關係,實際上這個是劉某人事先準備的一份教案,雖然劉楓很少會照本宣科,但是每一節課他都會充分準備。
一系列的教育宣傳,最開心的無疑是榮軍院的老幹部,這些人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有了這樣一個報效國家,報效家鄉的機會,老人們一個個精神抖擻,面對來訪來接受教育的官員們,侃侃而談,毫不亞於劉某人這位專業講師。
這些老人們講述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歷史,是血與火洗禮過後的沉澱,是生死與共的戰友留下來的過往,這些在現代人看來,更像是傳奇故事的歷史,幾乎已經湮滅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
榮軍院的老人們,最年輕的也已經古稀之齡,最年長的已經過百,這些人在劉楓看來,是匡廬省最寶貴的財富,劉楓動用自己的特權,要求:「開動宣傳機器,把每一位老人宣講的過程都拍攝下來,這是不可複製的財富。」
田珊珊部長皺皺眉,這個可是一項大工程了,不過也是一項難得的政績,宣傳部做慣了上傳下達的事情,很少有這種主動出擊的大動作,劉楓這個提議,固然是海量的工作量,也具有更多的政治意義。
以田部長的政治敏感姓,第一時間想到了,這件事是國首創,有了這樣的政績,田部長此後的仕途可想而知:「宣傳部門會力配合省委黨校,爭取把每一位老人的宣講都留存影像。」
「很好。」劉楓欣賞田珊珊迎難而上的勇氣,這項工程不是那麼容易做的,「這些珍貴的資料,將會成為匡廬省最珍貴的文獻資料,也許再過二十年,這些老人都將離我們而去,那時候再想做任何事都來不及了。」
包雲澤輕聲一嘆:「其實這項工程早在二十年前就曾經做過,只不過那時候留存的都是文字資料,二十年,這二十年間已經走了一半的老人,遺失了太多的東西,再不搞,真的是對歷史的犯罪。」
「包部長說的沒錯。」段鵬濤感慨道,「二十年前我不過是個營長,那時候部隊搞軍史教育,還是很方便的,匡廬省到處是老榮軍,到處是軍烈屬,到處是烈士的墓地。
現在,很多老榮軍都逝去了,很多軍烈屬已經不喜歡談及先人,很多墓地都荒蕪了,很多當代的年輕人,都開始懷疑戰爭年代的歷史,甚至把那當成是演義來聽。」
提起這個話題,匡廬省的幹部感觸最深,一直標榜自己是華夏精神傳承者的匡廬省,現在卻幾乎要中斷了引以為自豪的傳承,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劉楓重重吐出一口氣:「這是一個歷史的杯具,現在他們懷疑這段歷史,也許未來就有人會相信曰本人篡改的歷史,這種事絕對不允許發生,立即啟動這項工程,所需資金部由大風慈善資金來出,市委宣傳部要組織好這項工程。
統戰部要加入進來,動員各黨派人士一起豐富這段歷史資料,務必要方位、儘可能完整的記錄這段歷史,市教委、教育局要組織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和大學生加入進來,讓他們親身感受老前輩講述的那段歷史。」
這項艱巨的工程,一經提出,立即獲得一片讚揚聲,在匡廬省這種地方,這種工作得到了最廣泛的支持,尤其是這是一項惠而不費的工程,匡廬省不用出一分錢,就可以憑空享受最眩目的政績。
省委宣傳部卡秋莎部長在常委會上提出:「劉楓同志,這項工程不應該僅僅是洪江市範圍內的,應該在省進行推廣,省委宣傳部願意力支持這項活動,要人出人,要物出物,務必打造精品中的精品。」
「卡秋莎同志說的很有道理。」武紅軍伸出手指,仿佛在細數著什麼,「這些年老去的那些老幹部,都是一本本教科書,一本本活著的歷史文獻。
遺憾的是,從前沒有留下這些資料,已經有太多的老人,離開了我們,這是一筆巨大的損失,現在藉助洪江市發起的活動,匡廬省也是時候行動起來,絕對不能再讓遺憾繼續。」
第1211章 追溯歷史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