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事死如生,便是皇帝活著的時候什麼樣,死後也一樣要有什麼樣。一窩蟻 m.yiwoyi.com活著的時候要有前朝後寢的宮殿,死後也一樣要有同樣的規制。活著的時候生活要奢華,到霖下生活也是不能差的。甚至有些皇帝,死的時候還要帶著大批的嬪妃殉葬。
現在到了這個不僅在未經歷過任何文化斷代,更沒有異族移風易俗的大齊朝。已經持續了上千年帝陵上下宮傳統,被徹底的改變。將本應幾百年後才出現的皇陵建築規制,提前了這麼多年,不能不讓黃瓊有所懷疑。
只是懷疑歸懷疑,但眼下作為後世子孫的黃瓊,自然不能對祖宗的做法進行任何的評價。中國曆朝歷代,大多數標榜的都是孝治下。而這個所謂的孝,指的不是對父母盡孝,而是祖宗定下的規矩,是一分一毫都不能改變的。
哪怕是在不肖,把江山糟蹋得再不成樣子的後世子孫,至少在嘴上對待的這個所謂祖制,還是遵守的。祖宗留下的制度,哪怕在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但也絕對不能有任何質疑的。祖制對於後代來,那便是鐵律一塊動不得的。
更何況,當年自己那位老祖宗願意怎麼修自己的陵墓,是他自己的事兒不是嗎?雖黃瓊更多的好奇,是當年那位桂林郡王真正的身份,還有他是怎麼服自己那位老祖宗,改變漢唐以來舊制的。自己那位老祖宗從他一系列的做法來看,可不是那種開拓進取的人。
況且這些皇陵雖奢華依舊,但相比流傳下來漢唐時期皇陵定製,尤其是前唐依山為陵。至少在工程量和耗費上,也大大的進行了縮減許多。這也算是減輕了民間百姓的負擔,整體上來是一件好事。
隨著大行皇后梓宮進入殯宮之內的暫安奉殿,這間作為暫安奉殿大門關閉。送殯的在京嬪妃、諸王、公主,脫下身上的孝袍焚化,也就等於黃瓊回到這個時代經歷的第一次帝後葬禮,也基本上到此結束了。
剩下的,便是等待皇帝的壽陵完工,或是地宮上下建築結束後。欽監選一個黃道吉日,再將這位皇后葬入地宮。只不過從眼下下大勢來看,這個等待還不知道需要持續多長時間,誰也不敢保證。
如果西北旱情持續下去,就算沒有引發什麼亂子。以如今朝廷歲入,在還要抽調大批錢糧賑災的情況之下。這座皇陵恢復施工的時日,恐怕也要一拖再拖。一旦西北大旱真的引發大亂,估計這座壽陵完工會更加的遙遙無期。
當然,也可以在方城、寶頂、地宮完成之後,先將這位大行皇后葬入。其餘的如祾恩殿、欞星門、棱恩門一類的建築,慢慢施工再。不過,這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就不是自己該操心的事情了。
只是這次皇后的喪禮,雖看起來平靜的完成,但真是的情況恐怕只有知道。實際上京城中但凡嗅覺靈敏一些的人,都清楚的知道,這平靜的下面實則暗藏了許多的東西。眼前的平靜,恐怕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
至少就藩在距離京兆府近在咫尺的景王與端王,對無論是之前皇帝對他們進宮侍疾的要求,一再的找藉口推脫。還是後來在自己母親大行之時,對要求其進京弔唁,為母親送行的要求,也一直都未給予理會。
現在大事已經基本完畢,很多人都知道,隨著皇后的梓宮進入殯宮那一刻,這朝中的恐怕要變了。以皇帝的性格,對這二位不忠不孝的做法,能忍到現在估計已經是極致了。現在氣已經入秋了,秋後算賬正是好時候。
在送殯回程的路上,除了各個嬪妃乘坐的馬車,在御林軍一部嚴密護送先行返回之外。其餘送殯的皇子、公主、王公顯貴,分別是乘車、乘轎、乘馬返回。皇子與公主到好一些,相互之間平日裡尚且看不慣,這個時候更不會聚在一起閒談。
但隊伍內的大臣卻是明顯不那麼平靜了。或是兩個同僚擠在一頂轎子內,或是三兩個人乘坐一輛馬車,聲不斷的在議論著什麼。雖二十餘日的喪禮,又加上跋涉百餘里送殯,大家已經極度疲勞。可眼下對於這些大臣來,心思都有些沉重。
而在從鞏義皇陵區返回之時,終於不用在步行百餘里返回的黃瓊,騎在馬上一邊跟隨隊伍緩慢的返程,一邊與被他從馬車裡面硬拽出來的永王聊。而永王看著這位興致勃勃,打量著路兩側風景的九弟,也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