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字大章節,昨天的份。
韓家在鞏州城中的宅邸,早年是韓岡置辦的產業。
當初韓岡與王韶、高遵裕一起,在剛剛設立的鞏州州治隴西縣中,括了很大一部分土地。
城裡城外都不在少數。而且三人還以在此建宅,以御國門為名,得到了先帝熙宗的背書,將自己的行為合法化。
到了河湟平定之後,韓家就在城中修了一座宅子。
不過隨著韓岡離開隴右,離開關西,韓岡的父母也遷到了鄉下的莊子上去,這座宅子就空了下來。
只有家裡人進城來,又來不及出城返家,才會到這邊暫歇一日。
宅邸中也沒有多少人,只有三家十幾口僕役,在這邊灑掃庭院,維護屋舍、後園。
但韓鉦深夜回到這座府邸的時候,卻遠遠地就發現正院上一片紅光,顯然裡面此刻正燈火通明。
帶著驚訝來到門前,卻見一名青年迎上來,遠遠的就行了一禮。
「哥哥回來了。」
看見來人,韓鉦立刻翻身下馬,驚訝道:「我回來不算什麼,倒是三哥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竟是他的堂弟韓守正。
韓守正其實是馮從義的長子,因為馮從義現在名義上過繼到韓家來,是韓岡的弟弟,所以他的兒女也一起進了大排行。
不過起名時,卻沒有像韓岡的兒女那樣,都用金字旁——因為這個偏旁是跟著韓岡的名字來的——而是另起字輩,以守字行。
韓守正道,「小弟也是剛剛回來。」
韓鉦拉起韓守正的手,親熱的問,「路上還好走嗎?」
韓守正道:「還好,不過在永寧那邊有一段路基被水沖壞了,停了一整天。」
韓鉦一聽就皺起眉頭,從秦州往熙河路這邊來,永寧縣是必經之地,一旦溝通秦州和鞏州的鐵路交通中斷,不知要耽擱多少人的行程,影響多少門生意。
他忙問,「永寧縣派人去修了嗎?」
「哥哥放心。縣裡和周圍三個鄉都出了人,等小弟一行過去的時候,已經到了兩千多人了。」
永寧那邊也有工廠,田莊也不少,對外聯絡大半要依靠鐵路,若是突然間鐵路交通中斷,縣裡的集市都沒法兒開了。
不過河湟這一片,也只有鞏州能夠享受到鐵路帶來的便利。再往其他地方去,就少不了翻山越嶺。這一回京師那邊來的考察隊,大半精力是在確定路線,試圖將蘭州和鞏州給聯繫起來。再以蘭州為中心,連同靈武、西寧以及甘涼。
其中靈武到蘭州的鐵路前兩年就確定了線路,已經在建設中了,甘涼,也就是連接河西走廊內部的鐵路,都已經修好了,但涼州到蘭州的這一段,連線路都沒有確定,連同蘭州到青海附近的西寧州的這一段鐵路,都沒有將線路定下來。
不過一旦連接寧夏、甘涼、熙河、秦鳳的鐵路體系全線貫通,整個西部的經濟、人口、軍事就都擰合在了一起,這是關西內部,包括韓岡都想看到的。
「還望能早些修好,不然就得誤了許多人的行程了。」韓鉦說著,又問,「三哥你去秦州,見到四叔了沒?」
韓守正搖頭,與韓鉦一起往裡走,「父親正好見二伯父去了,沒見到。不過小弟在秦州參加了幾場交流會,大有所得。」
韓守正說起交流會的時候,臉上就浮起了純真的笑容。
韓鉦看在眼裡,心道這位堂弟當真是喜歡數理。
不過這樣下去,他明年的明算科還不知考不考了。
韓守正他現在已經是明算科的舉人,而且正準備考明年的諸科試。不過在自然學會中,也只是一個預備會員。
雖然他在算學上有點才華,不過比起其他學科,數理科可謂是人才濟濟,高人無數。
明算一科,是以滿足朝廷財計需要為目的來選取人才,考試科目並不涉及數理的前沿課題,反倒有許多應用現實的考題。
韓守正從小受到培養,二十年耳濡目染之下,考一個明算科出身,在他而言是探囊取物。但想要在天下數理學者的競爭下,得到一篇出色的論文,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不過
第三章 鞏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