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有多少糧食了?」
總兵府內,楊正山向錢糧科都事朱淵問道。
「回侯爺,目前入倉的糧食已有兩百八十萬石!」朱淵跟在楊正山後面,說道。
楊正山一邊朝著正堂走去,一邊繼續問道:「那我們現在還有多少銀錢?」
「上個月從錢莊拆借的銀錢只有不到三十萬兩!」朱淵有些為難的說道。
總兵府早已入不敷出,不但入不敷出,而且總兵府已經向重山錢莊拆借了高達六百萬的現銀。
「還能從錢莊繼續拆借嗎?」楊正山皺了皺眉頭。
朱淵微微搖頭,道:「這個月最多只能拆借三十萬!」
楊正山早有規定,總兵府向錢莊借用的銀錢不能超過錢莊儲蓄的六成。
也就是說錢莊儲蓄要達到五十萬,總兵府才能從錢莊拆借三十萬。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山錢莊吸納的儲蓄越來越少,上個月還有將近百萬兩,而這個月可能只有不到八十萬兩,再加上有人可能會取走存銀,所以能拆借的銀錢只有三十萬兩左右。
「還是不夠!」楊正山搖搖頭。
兩百八十萬石與他之前決定的三百萬石已經相差不多了,但是三百萬石糧食是按照一百萬難民準備的。
而這次受災的百姓多達千萬,受災比較嚴重,活不下去的百姓可能就有一半,而其中哪怕只有三分之一遷來重山鎮,那也會超過百萬。
所以三百萬石的糧食只是最低的要求,楊正山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可是江南的糧價已經漲到二兩八千銀子一石,李盛王朝和德盛王朝的糧價也提高了不少,若是我們繼續收購,這價格可能還會更高!」朱淵說道。
三百萬石糧食不是一個小數目,哪怕是從三地收購,也會影響到三地的糧食價格。
江南是大榮糧食產量最高的地區,但依然頂不住楊正山如此收購。
「繼續收!能收多少是多少,總兵府只留下十萬兩銀子備用即可。」楊正山說道。
總兵府每月入賬的銀錢也不少,如今的玻璃作坊就是一座金礦,可以為總兵府源源不斷的提供銀錢。
楊正山並不怕把銀錢耗盡,他只怕糧食不夠。
「喏!」朱淵見楊正山態度堅持,只能領命。
楊正山走入正堂,龐棠已經在堂中等著他了。
「龐大人!」
「侯爺!」
兩人落座,楊正山直奔主題說道:「龐大人,我打算這個月底就派人去遼遠和平遠招收難民!」
遼東大旱已經進入了十分嚴重的地步,說是赤地千里都不為過。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秋收的時節,但其實已經有很多百姓難以為繼了。
原因很簡單,大旱影響的不只是田地里的收成,就連其他食物的獲取也會受到影響。
大旱之下,草木枯萎。
往年這個時候,百姓們還能挖野菜,采蘑菇來補充糧食上的不足。
可今年顯然是不可能的。
別說野菜了,連棵野草都找不到。
本來一些百姓還能堅持到九月底秋收,現在他們頂多能堅持到八月底,甚至八月初就會斷糧。
在斷糧的情況下,百姓們只能把所有的家底拿出來換糧食。
然而現在遼東的糧食已經在飛漲,糧價已經由原來的二兩一石,漲到了六兩一石。
這倒不是有人在哄抬糧價,而是正常的市場反應。
以趙雲星為首的官商還沒有來得及哄抬糧價,就被丁秋和羅勁松搞得人心惶惶,無心再哄抬糧價。
若是讓他們哄抬糧價,那糧價現在可能就是十六兩、十八兩、甚至二十兩一石了。
「嗯,可以先招收一批難民過來,正好可以鍛煉一下辦事的差役,不至於到最後讓差役們手忙腳亂!」龐棠贊同的說道。
接受難民,安置難民,也是一件麻煩事。
這次不比在騰龍衛的時候,那時候騰龍衛只是接受了幾萬難民,各百戶所各屯堡把人領走後就能安置。
有老軍戶
第四百五十四章有人看上咱們家的承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