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從相州一路前行,抵至大名府。
如今判大名府的是文彥博。
韓琦一去,嘉祐三相只余文彥博和富弼,而鎮守河北的宿臣也只有文彥博一人。
大名府乃北地第一繁華之處,但見城池高大,壕溝縱橫交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聳入天邊的鼓樓。
百姓出入城門皆經過嚴密的盤查,但仍禁不住人潮從遠方湧入大名府,進了城後,隨處可見甲騎巡邏。
真不愧是河北第一重鎮。
這大名府的設立與呂夷簡有關,當時遼國要南下,仁宗打算棄都遷往洛陽。
呂夷簡表示反對,認為應該反而要建都大名,表示官家要親征的決心,向遼國示威,如今遼國反會害怕。仁宗採納呂夷簡的建議將大名升格,成為成為陪都,並以重臣守之。
遼國得知後,果真放棄了南征的打算。
這也是天子守國門的大宋版。
章越抵至大名府見了文彥博。
章越出行輕車簡從,但文彥博迎接卻非常的隆重。
文彥博親自出留守府迎章越,還有他兩個小兒子文維申,文宗道。
文彥博笑著對章越道:「小兒六郎在章樞副未及第時便說度之日後非池中之物,他閱人多矣,天下無如度之之人。」
「如今公位列二府,不僅應驗,今日老朽厚顏便將兩個小兒子也託付給公了。」
說完文維申,文宗道上前向章越下拜。
章越當即扶起二人,道了句不敢當,然後說自己一定會照看他們。
文家兩位郎君都是大喜,似章越這等年紀少說居宰執之位三十年,如此他們以後就有靠山了。
文彥博迎了章越入留守府接風。
席間文彥博談笑風生,他吃得頗為清淡,看來是很懂得養生之道。
章越仔細打量文彥博如今已是老態龍鍾,不過精神很好。善於識人的仁宗皇帝說他似西漢大臣丙吉。
章越覺得這個評價很正確,丙吉和文彥博這樣,才是我等為官榜樣。嘉祐三相中,文彥博最為精通為官之道,或許這也是他壽命最長之故。
說了一陣寒暄之言,便進入了正題,來了應遼方略上。
章越雖是兩路宣撫使,但也沒想一來就是凌駕於文彥博之上了,所以還是向文彥博請教破遼之策。
文彥博答道:「應遼之策,我以為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文彥博此言出自孫子兵法,聽得頗為籠統,但也確實是如今應對遼國武力恐嚇的最好辦法。
章越問道:「若遼人真來,不知有幾成勝算?」
文彥博舉起酒盞道:「度之,此酒飲之三盞最好,有等飄飄然之感,過則容易傷身。恰如制遼之事,雖我已有完全準備,引而不發最好,一旦動了刀兵則是過了。」
章越問道:「可有用間?」
文彥博道:「確有,本朝用間,遼人用間亦不少。」
「那麼似我入大名府,遼人可知?」
文彥博道:「未必知。」
章越心想,宋朝對遼國的了解並不多,他這一次宣撫河北,為了了解遼國情況,天子將每年出使遼國的使臣所寫語錄都給章越抄寫了一份,讓他知道遼國國情。
章越問道:「那麼韓縝他們談得如何呢?」
文彥博嘆了口氣道:「相忍為國吧!」
說完文彥博將一封寫滿『字驗』的書信交給了章越。這字驗類似於密碼本,傳遞給文彥博後,之後又進行了翻譯。
章越看字驗上言韓縝與遼國談判的過程,簡直充分地體現遼帝國主義的蠻橫、無理、霸道、並處處透著高人一等的味道。
章越看了之後,氣笑道:「這還談什麼?這樣下去談也談不出個結果來,倒不如全盤答允遼人算了。幾乎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不給我們。」
文彥博道:「也不是不能談,按照這樣下去,我們在黃嵬山分水嶺還可以談,其餘三地怕是守不住。」
章越當即看遼國地圖,然後道:「即便是我們在劃界之爭中守住背嵬山,
九百四十八章 整頓河北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