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試發榜的前一天。
考完試後的考生們該放鬆的放鬆,因為考砸了而傷心失望,龜縮在家中的也有不少。
至於知府崔大人,則正帶著儒學官們,仔細的查閱考生們的答卷。
如今已經是3月中了。
因為聽說朝廷已經指派了學政大人前來,崔知府也必須要趕在學證來之前,把府試的成績發案出去。
「大人,這便經過我們挑選出來的五經魁的卷子。」
一名儒學官,手中拿著捧著一沓卷子,遞給崔大人。
崔大人「嗯」了一聲,接過那些被最終挑選出來的卷子。
科考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本經。
從五經中,每一個本經挑一份最好的卷子出來,是為五經魁。
雖然崔大人對趙策很是看重,但他也並不是一個會徇私舞弊的人。
所以在此之前,他按照慣例,必須先與儒學官們討論,選出五經魁。
然後再從中選出,能夠最終得到案首的卷子。
五經魁既然選了出來,那這其中對於案首的名次,就有的爭辯了。
「大人,這個倫公子今年還不到14歲,縣試的時候正是該縣的案首,而且這一次的答卷文章做的也是不錯。」
「若是此次府試再被取為案首,那在他14歲之前,必可通過院試。」
「如此一來,這神童之名,便是坐實了。」
有些考官會看考生年紀小,想壓一壓考生的年紀。
就像歷史上的張居正一樣,13歲那年參加鄉試,便是主考官因為太欣賞他,而希望他能多加磨礪,以成大器。
於是被壓了名次而落榜,一直到三年後,才又中了鄉試。
但是對於一些地方的官員來說,他們的治下出了一個神童,也是很大的一個政績。
而這個倫公子今年還不到14歲,若是縣試和府試都中了案首的話。
那院試的時候,學政大人看他前面的排名,基本都會成人之美。
而且極有可能給他一個小三元。
如此一來,崔大人的治下,也能出了一個小小年紀,便連中小三元的神童。
崔大人聽了,也不得不心動。
但是另外一個閱卷官卻只有不同的意見。
他拿著自己手中的那份卷子說道:「高文縣案首趙策,他文章也足夠被取為案首。」
「此人做文章時,雖有古文的影子,但是八比對句,對得工整精麗。」
「而且整篇文章構思極為嚴謹,一看便是個穩重大氣之人。」
「雖然他年紀比起倫公子大了些,但這樣的年紀對於府試來說,其實也算是正好。」
「年紀大些,受了這好成績,才能真正受到鼓舞,後面會更加努力讀書。」
其他三人的答卷,基本也沒什麼太大的異議。
唯一有爭議的兩份答卷,則被眾人著實的討論了一番。
話說到這裡,雙方是各執一詞。
都覺得自己看重的人,才應該得到案首。
於是這一話題的最終的決定權,就還是拋回給了崔知府。
崔知府想了想,說道:「經義文兩個都做得不錯,少有少的好,年長有年長的好。」
「既然這樣,那我們再看多一道策問吧。」
判、論,基本就是格式的問題。
沒什麼好特意看的。
但是策問則是不一樣了。
這話一出,其他人也都覺得這樣決定甚好。
雖然科舉時,考官基本只取前面的經義文。
但是策論既然作為科舉的其中一場,那必定是有它的可取之處。
日後殿試的時候,當今也時常會以策問的形式,來考查考生。
於是,五經魁的策問,全被翻了出來比較。
方才覺得趙策的卷子應該得案首的那儒學官,笑著說道:「大人,學生想,其他人的已經不需要再多做比較了。」
「我手中的這份策問,便是最好的。」
第270章 案首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