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走後,謝遷很著惱。
「沈之厚,一定是沈之厚所為……昨日才聽何世光說,白尚書寫信給沈之厚,今日陛下就提出議定新尚書人選……哼,真想把那小子塞進禮部去,看他還這麼得瑟!」謝遷生氣地說。
楊廷和有些難以理解。
堂堂禮部尚書在謝遷和沈溪這裡居然變成博弈的工具,好像兩人可以輕易決定一般,但實際上禮部尚書是比沈溪地位還要高的官職,而謝遷也不過是內閣首輔而已,並沒有權力指定誰來當禮部尚書。
楊廷和試探地問道:「沈尚書掌兵部,成績卓然,調他去禮部,怕是不那麼合適吧?」
「你當老夫沒想過嗎?」
謝遷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話有何不妥,不依不饒道,「沈之厚去兵部,乃是陛下欽定,在草原未平之前,陛下恐怕很難改變主意。但你也別忘了,沈之厚乃東宮講官出身,不但是陛下最仰重的先生,還多次參加經筵日講,順升禮部尚書,難道不是順理成章之事?」
楊廷和沒有出言反駁,因為謝遷說得在理,只是他覺得讓一個常年游離於翰林體系外的人當禮部尚書,不那麼搭調。
謝遷沒理會楊廷和的疑慮,繼續道:「陛下執意更迭禮部尚書,內閣這邊只能從命,可倉促間讓誰來擔此重任?真讓人頭疼!近來朝廷發生這麼多事情,白秉德就不能顧全大局,咬牙堅持一下?
楊廷和很想說,白尚書身體確實不行了,你何必強人所難呢?
但謝遷從來都不講道理,這位首輔大人認準的事情,沒人能勸動,如此激進性格的養成,多少跟沈溪崛起脫離控制有關。
謝遷沒有在文淵閣停留太久,本來他過來是想和楊廷和一起做票擬,以減輕楊廷和的壓力,但現在禮部尚書出缺已成定局,他必須趕著去見見吏部尚書何鑒,力爭快速把問題解決掉。
等謝遷到了吏部衙門,將情況跟何鑒介紹一遍,何鑒嘆息道:「白尚書退下來,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之前我不是一再跟你提過嗎?現在你怎麼怪罪到之厚身上去了?這跟他有何關係?」
謝遷道:「正是沈之厚跟陛下進言方才促成此事,不怪他怪誰?」
何鑒搖頭苦笑:「先不論你從何處聽來的消息,但你得想想,白尚書身體確實不能支持,就算他不給沈之厚去信,自個兒去跟陛下說明情況,陛下又非不通情理之人,不照樣會允諾下來?於喬你非要給每個人頭上安上罪名,誰受得了?」
「現在就連老朽都想請辭回鄉,這年老後,做什麼事情都力不從心,你看這些公文,昨日批閱的比今天還要多。」
謝遷看到何鑒面前擺放得滿滿當當的卷宗,一擺手道:「那是你們吏部的事情,老夫管不著。」
何鑒道:「若於喬你實在想挽留白尚書,可以再去白府拜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白尚書不會不領你的情,大不了禮部事務全部交給下面的人處理,讓白尚書在家養病就是……」
「如果你是覺得是接替人選讓你為難,那你大可召集翰林院同僚開會推舉,要不你就直接去見沈之厚,他或許有好主意,老朽這邊實在愛莫能助」
何鑒顯然也是煩了。
你謝遷不是故意來難為人嗎?
我是吏部尚書,你是內閣首輔,可沒說我是你的手下。
就算你掌握票擬大權,但也不能公然差遣我做事,一切都得按照規矩來,不能每次你一遇到問題就來找我,跟別人出現矛盾也要我居中調和,甚至在一些事上糾纏不休,讓人頭大。
何鑒不想跟謝遷過多廢話,此時心中還真萌生了退意……不知不覺間,離開朝堂已然成為這些老臣心目中最好的選擇,這回不再是為了要挾君王,而是不想夾在謝遷和沈溪間難做人。
謝遷再一次於何鑒面前碰壁,離開吏部大門後,心裡非常生氣:「現在這些人怎麼都這樣,難道是老夫虧欠他們不成?」
坐上馬車,車夫詢問下一個去處,謝遷突然發現朝中自己能與之平等商量的人不多,也就何鑒親密些,至於旁的人,要麼貌合神離,要麼陽奉陰違,沒有誰會真心實意幫他,現在連最後一個盟友都得罪了,以後可能真要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