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西望,但自己周圍的同學都在往後看,如果再不往後看的話,就會顯得自己太格格不入了。
只見後面的幾個同學爭著看一張紙,同時臉上現出驚嘆的表情,不一會兒這張神奇的紙在你爭我搶之中來到了小男孩身邊。雖然小男孩感覺「湊熱鬧」在其他人眼裡可能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但自己卻總有一種牴觸心理,因為小男孩感覺湊熱鬧本身似乎更像是一個陷阱。但同時又出於對未知事物本身的好奇,小男孩大多則會在自己認為的安全距離外,儘自己所能,搞清楚熱鬧究竟是怎麼回事。不過這次小男孩突破了這個安全距離。
「這是誰畫的?」
「d同學。」
「真像!」
「是啊!」
「這不是課本上的那個······真像!」
「嗯,真像!」
小男孩畢竟也在這世上歷經七載,畫畫這事確實聽說過幾次,這都要歸功於家裡那台12寸的黑白電視。但由於電視上畫的都是一些山啊、水啊、花啊、草啊、樹啊什麼的,而且還是用粗大的毛筆在足足有課桌那樣大的白紙上畫的,不但無趣之極,而且電視上用的那些東西仿佛也和自己的生活離的很遙遠。
但就在剛才,小男孩突然意識到原來用鉛筆和作業紙也可以畫,而且還可以畫出如此激動人心的畫。這時小男孩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原來也是人畫的。自此,小男孩花在發呆上的時間少了許多。
對於真實世界,小男孩感覺無從畫起。不光是因為在真實世界中自己找不到那些用於勾勒事物的清晰線條,更是因為當時小男孩在真實世界中看到的一切都勾不起自己去畫的衝動。而能夠引起自己足夠強烈情感的,則只有日漫(這個名詞是日漫突然在小男孩的生活中突然消失之後很久才知道的)中那些自己能夠搞明白、分得清好與壞的人物。
各種各樣的貼紙成了小男孩臨摹的對象。最初小男孩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總是走形。後來,小男孩乾脆就直接將紙蒙在貼紙上描線,在不斷感知了一個人物是如何被線條勾勒出的整個過程之後,小男孩似乎感覺到了一些東西。描著畫畢竟不能算作畫,最多算是一種啟蒙方法。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小男孩發現從眼睛開始畫起最順手是,而如何才能保證人物不扭曲呢?只要把握好部位的相對位置和比例就可以了。從此小男孩對自己將貼紙放大的能力甚是喜歡。而小男孩真正畫畫的動力並不在於將貼紙放大到作業本上,而是陶醉於那種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將喜歡的事物遷移到屬於自己的一張紙上的成就感。
在那個年代,一個明星的人氣不是通過點擊量、微博粉絲數量來說明的,而是通過出現在各式各樣貼紙、五花八門的零食包裝袋、各色文具以及部分生活用品(臉盆、衣物等)上的頻率來說明人氣高低的。最能體現這些的集大成者當數校門口賣零食的小推車,推車上最顯眼的要數高高在上的各樣貼紙,而貼紙可分為兩大類—明星和日漫。
對於明星,青少年們更多是通過一波又一波的偶像來寄託自己對未來懵懂情感的所有美好憧憬。小男孩從來不會去買這方面的貼紙,因為在那個時候,動畫片是小男孩最高層次的精神生活。
在那個年代,日漫給各年齡段的青少年帶去了無限快樂,並深深地紮根於他們的記憶深處。特別是對於那些物質生活相對比較落後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只因日漫寄託了無數青少年內心中最真摯的夢想。雖然其中部分情節可能會對青少年產生少許不良的影響,但總體來講還是利大於弊的;畢竟人無完人,由不完美的人創造出來的東西不可能沒有瑕疵,況且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由不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的人製造出來的不完美的有益的東西是不應被全盤否定的。不過話又說回來,畢竟「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恰恰是因為這個世界本身的不完美,不完美的人生才有了用精彩去彌補不完美的機會。
雖然小男孩開始喜歡上了畫畫,但卻從來不去廣而告知,內心希望別人的認可,但卻又遮遮掩掩。在學校里,小男孩很少畫畫,一是因為有很多作業要做,二是小男孩不想讓別人知道。小男孩並不喜歡這種予盾的心理,但是小男孩還是堅持這樣做。小男孩只會將自己的畫拿給爸爸、
第13章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