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牧場春溪笛曉
第二二四章
雲山牧場那邊本就有溫室不過雲山牧場氣候好冬天也不會太冷攢下的經驗不太適合極寒環境。昌滄這邊冬天比較漫長,眼看已經入秋了牧場也開始冬儲工作了袁寧拜託羅元良幫忙了解一下昌滄那邊的溫室情況自己也選修了門有關的課程。
袁寧下了課就跟教授往農研所跑,搬出溫室大棚的資料埋頭苦讀。他早就是農研所的常客也沒人管他由著他自由出入資料室把往年積攢下來的經驗都翻了個遍。
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這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了,群眾消費力大大增強,以前不會考慮的東西現在漸漸進入許多人的視野。比如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蔬果,這在以前是極少數人才能有的奢侈,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有了這個念想。
有這樣的市場,自然就有人去生產。第一批建設溫室大棚的人賺得盆滿缽滿旁邊的人一看眼熱了,一窩蜂湧上去。上頭也支持,你肯建,有政策,有撥款大大地鼓勵。畢竟這樣一來群眾收入上去了,群眾消費能力也上去了,區域的經濟自然也上去了。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支持?
不少地方甚至由村里鎮裡統一建造溫室大棚供當地人租種,要技術給技術,要種苗給種苗,要渠道給渠道。
在這種上下一心的氛圍之下,溫室大棚漸漸成了南方北方都隨處可見的新景觀。可惜好景不長,不少地方的溫室大棚都沒撐多久,一方面是種植者缺乏科學的種植理念,一方面則是一窩蜂種植某種作物的情況非常多、出現增產反而減收的窘況。
而堅持下來的大棚種植戶,也因為人和土地患上的「大棚病」而一籌莫展。所謂的「大棚病」,就是大棚種植條件好,可以常年不斷持續種植,地力消耗過度,造成種種「地病」,種植變得困難起來種植者因為常年呆在溫室大棚里勞作,身體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職業病」。
出了這麼多的問題,極大地打消了群眾經營溫室大棚的積極性。就算有人堅守陣地,也開始加大施肥、噴藥力度,以掙脫地力消耗、病害加劇的困境。
見袁寧放下資料思考起來,農研所的人嘆了口氣:「小袁,這問題還真不小啊。去年我們打開了外銷渠道,爭取到了不少出口份額,可惜到檢測環節就被刷了下來,因為各項數值嚴重超標。這還是信心百倍送上來準備出口的,剩下的那些呢?我們有心管,但下面不配合,我們管不了。我們這部門沒權沒錢,就在有需要的時候拉我們出來走個過場,別的時候我們說的話誰會聽?這些是大家要吃進嘴巴里的東西啊!」
袁寧沉默下來。
出口這方面農研所能把那些產品刷下去,原因很簡單:就算農研所這邊過了關,到國外還是一樣會被打回來。
國內市場混亂,很難對這些情況一一把關,管理上面的缺口非常大。如果種植戶傾舉家之力種植一年,種出來的東西全部有問題,誰願意站出來當「壞人」?一個也許還有人願意,那一整批呢?沒人願意!一來遭人恨,二來毀實績。
這不僅是大棚果蔬的問題!
即使是章修嚴,在懷慶那邊也傾向於「取代」而不是「取締」,殺雞儆猴之後給了其他人更好的出路。
想到章修嚴,袁寧心情又輕鬆起來。他微微地笑了笑,合起手裡的資料,明亮的眼睛有著難言的堅定:「總會有辦法理清的。」他的手擱在資料上,敲了敲上面的標題,「孫哥你們一直沒放棄過不是嗎?」
即使知道自己可能無力改變,農研所這邊還是堅持收集各方資料,並試圖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農研所最新研發的高效滴灌系統就在試驗之中,如果有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技術,下面又做好推廣工作,種植戶不可能不採用。
農研所的人對望一眼,點了點頭。他們都是搞技術的,比起和人打交道,他們更喜歡在土地裡面搗騰。大概就是因為他們農研所上下都是這樣的人,說話才越來越不管用。等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他們才發現什麼叫「人言輕微」!
他們頭兒這麼喜歡袁寧,由著袁寧出入農研所,還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就是想把袁寧給拉過來。別看袁寧年紀小,說話的分量可不輕。不看袁寧的出身,光是袁寧上下活動的能力就可以讓他們體會到什麼叫「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