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長寧今年已經足足五十三歲了,這個年紀在大唐陸軍裡頭,都算是比較大的了。
早年的大唐陸軍一直都是非常年輕,當年的高級將領普遍都是只有二十多三十來歲,超過四十歲的都少。
雖然說經過了多年的統一戰爭,又經過了統一後的數年和平時期,眾人的年紀逐漸增大,高級將領的平均年齡大幅度提升了。
但是這種情況在野戰部隊裡卻是不存在的,野戰部隊裡的將領們,平均年齡依舊是非常年輕。
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過去,原來在統一戰爭里的中低級軍官也是逐漸成長起來,而這個時候如果上頭的將領們一直霸占著師長、軍長這些位置不肯讓位,讓那些年輕軍官看不到希望的話,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再加上統一戰爭結束後,聖天子李軒也是有些擔心那些高級將領們仗著功勞亂來,所以也是採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陸續把野戰軍里眾多高級將領調回金陵城,甚至是為了安排那些郝柏年、李春景這些陸軍上將們,李軒甚至都是不在限定樞密院副使這個職務的人數了。
如今陸軍里的十二名現役陸軍上將里,除了雷萬上將擔任作戰部部長,御書房值班大臣外,其他人都是擔任樞密院副使這個虛職,當然了,雖然只給了虛職,但是為了補充他們,在爵位上還是很大方的,公爵,侯爵都是給了不少,甚至私底下也透出過口風,以後將會賜予貴族海外封地。
多種情況結合下,也就是使得了大唐陸軍里的高級將領雖然不算,但是野戰部隊裡的高級指揮官們,依舊是保持了年輕化,二十個步兵師的陸軍少將師長,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八歲,最年輕的甚至三十歲都不到,大的也不過四十來歲。
而那些中將軍長們,平均年齡也是四十歲左右。
像康長寧這樣的五十三歲的野戰軍陸軍少將,其實是比較少的,他的年紀比鄧喜德還要大足足八歲呢。
康長寧也是知道自己的能夠直到今天還在野戰軍任職,而沒有和很多人一樣被調回金陵城,或者乾脆是趕到各省守備司令部去,語氣是占據了極大的一部分的。
這一次的河套戰役,算得上是他在野戰軍里最後的一次機會了,錯過了肯定就沒有下一次了,因為那時候,他不是被迫退役,就是被調回金陵城,或者是趕到地方守備司令部,至於想要待在野戰軍里或者是樞密院裡的實權部門,基本上是別指望了。
而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所以康長寧才是會如此激動,激動中又是帶著謹慎。
接到任命的當天晚上,他找到了鄧喜德,向這個比自己還要小了八歲的頂頭上司請求戰術上的指導,至於仗著自己的年齡和資歷亂來,這不是康長寧的風格,如果他真的是這種風格的話,宣平八年的時候估計就被逼著退出現役了,那裡還能留到現在。
對於康長寧的態度,鄧喜德還是比較欣慰的,他看重的就是康長寧的成熟穩重,同時資歷也足夠深,這大半年來給自己當副手的時候,康長寧就像是一個大管家一樣,把軍中的諸多雜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不用他鄧喜德操心諸多亂七八糟的事。
這一次,鄧喜德也是沒有對康長寧這個副手提出什麼太嚴厲的眼球,而是說讓他放寬心,擺正心態,遇到危險了,該避讓就避讓,但是抓住機會了也要果斷堅決的打擊敵人。
其中分寸該怎麼詳細判斷,這個鄧喜德自然是沒辦法詳細說的,只能是靠著康長寧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
鄧喜德相信,這個從軍十餘年的老騎兵,哪怕軍事才華不太出眾,但是該有的經驗和軍事素養還是有的,只要他規規矩矩的指揮部隊打仗,不搞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麼就不會出現什麼大亂子。
對於鄧喜德的信任,康長寧卻是感到了更大的壓力。
因為鄧喜德讓他自行判斷局勢,什麼時候撤退,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都是讓他自行決斷。
說的直白一些,鄧喜德到時候只會帶領步兵部隊進駐東勝舊址,吸引敵軍,同時保障後勤補給線,而打擊敵人這種事,就全部交給康長寧了。
為此,康長寧也是感到了極大的壓力,帶著這種壓力,他在九月初離開了大同府城,隨後兩天,把他自己麾下的騎兵部隊一一收攏,緊接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騎兵殺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