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帝在南明諸君之中,是最特別的一位,他早年的坎坷經歷,兩次被關入大牢,鑄就了堅韌不拔的個性,讓他成為了一個有志氣、不服輸的君王。
眼下的這場彈劾,更像一場鬧劇,根本不能搬倒一個實權大臣,以隆武帝的智慧自然能看到。
這次彈劾顯然準備不足,倉促行事,最主要的是派了一個愣頭青打頭陣,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樹敵太多。
不過對於隆武而言,王彥確實需要進行打壓,他看蘇觀生的神態,可以知道此事並非他組織,那到底是誰要對付王彥?
隆武皇帝掃視全場,這其實並不重要,成不成功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通過此事,看清朝中局勢,以及反對王彥之人,以便今後扶持,形成制衡。
不過結果確讓他有失望,因為劉湘客的彈劾實在是太差了,如果不是想看看他的同夥,能否搬回一城,隆武早已將他仗殺。
此時場面上,首先站出來喝斥劉湘客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左懋第,他是輔佐崇禎、弘光兩朝的老人,經歷兩朝滅亡,可謂感觸之深,是可以為朝廷大政掌舵的國寶級人物。
黨爭是亡國禍首,不消除黨爭,就不可能奪取勝利,左懋第一路走來,深知兩朝之亡,亡於黨爭。
黨爭一起,大臣難免站隊,最後在朝堂上你爭我奪,極大地消耗了國力,又成為弘光年間的局面,願意做實事的官員被排擠,最後剩下的要麼如馬阮一黨貪污腐化、飛揚跋扈胡作為,要麼像東林黨一樣自視清高、眼高手低,光過嘴癮。
隆武朝廷建立之後致力於消除黨爭,效果一直很好,左懋第雖然看出了王彥也存有私心,但誰又能真正做到大公無私呢?
眼下王彥主外,文臣集團主內的情況,左懋第十分滿意,他不希望這種狀態被破壞。
他經歷了兩個朝廷的敗亡,看多了打擊政敵這一套,對於諸多路數熟悉的很,對於士紳集團來,現在與勛鎮勢力爭鬥,基本沒有好處,勛鎮倒了,沒人打仗,士紳怎麼在後面悶頭髮財,享受貿易帶來的利益。
這顯然是第三方勢力,想要把水攪渾,然後從中漁利,如果這是按正常程序來,立案調查取證,那麼必然會寒了王彥一派的心,如果稍微遲疑,讓人將事態擴大,那又會引起勛鎮與文官的猜忌,造成文武之爭。
左懋第忽然出列喝斥,這讓眾多文臣如夢方醒,他們聽了彈劾,心中正疑惑是哪位閣老發起此事,要不要出來支援附和之時,首輔左懋第表明立場,文官們便都明白過來。
龐天壽見此,內心捶胸頓足,暗罵一聲,袁彭年怎麼找了這麼一個白痴,明明打擊王彥一人就好了,居然得罪整個勛鎮,也不想想,就算他們搬倒了王彥,也要靠勛鎮來打仗啊。
大殿上,剛伸出半個步子,想要把事情攪渾,擴大事態的金堡見此,連忙又把步子收了回來,他臉色有些不自然,背後嚇出一身冷汗。
左懋第身為首輔,平時一副溫和的模樣,基本不與任何人起衝突,像個老媒婆周旋調解各方勢力的利益,基本不與人眼紅,好像沒有什麼威嚴,還不及蘇觀生有存在感,但三朝元老一站出來,威望還是立刻壓住全場。
劉湘客放完大招,任務也就完成,後面就看金堡等人怎麼把事情攪渾,他心中正得意,卻被左懋第一聲怒喝,原本好他打頭陣,然後上再上來支援的盟友,全部都縮了回去,他一下就有些慌了。
這是要賣道友啊?
劉湘客回頭看了一眼,幾名御史,全都低頭不語,心裡頓時氣憤起來,但左懋第要皇帝仗殺他,他現在只能硬著頭皮,死剛到底,「陛下,楚國公初從流賊趙應元,後為左閣部引見,招撫為官軍,兩人關係密切,臣懷疑兩人有所勾結,意圖不軌,請陛下明查!」
左懋第要杖殺他,劉湘客馬上反咬一口,但隆武聽了這話,心裡大失所望,一旁的龐天壽更是肝膽俱裂。
怪不得此人不被重用,文官集團和勛鎮都不吸納此人,原來不僅外戰外行,連內鬥也不行,完全就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廢物。
劉湘客開始得罪了勛鎮,現在又得罪了文官,已經不容於朝廷,剩下所有的人都會踩他,面對政治如此幼稚的對手,左懋第好不容易親自上陣,卻似大人打孩般,沒有挑戰。
第496章 明察秋毫左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