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騰蛟和秦良玉正說話之間,明軍步陣已經衝到關牆下,前排的盾車連在一起,構成一排排的短牆,明軍弓手和銃手便躲在後面,開始向關上射擊,壓制金兵。
這些盾車無法抵擋砲石的轟擊,但是抵擋箭雨和鳥銃射擊,卻沒有多大的問題,不一會兒,上面就丁滿箭矢和被銃丸打出一個個小孔。
在盾車組成的短牆之間,推著雲梯和攻城塔的士卒,在明軍弓手和銃手的壓制城頭時,迅速魚貫接近城牆。
就兵器而言,火器取代是弓箭是必然之勢,明軍要培養一個火銃手,只要三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一個擅射的弓手卻要幾年的時間,只此一點,火器就該大行其道。
不過話雖這麼說,但是要製造夠明軍使用的火器,卻不是一兩年時間能夠做完的事情。
眼下聽命於明朝的軍隊,不算屬於預備部隊的府兵,只算五忠軍和各地鎮軍就有近五十萬人,要是全部換裝,各地作坊開足馬力生產也得五六年時間,再加上生產火器,需要大量的鐵礦,還必須是精鐵,明朝貴州的路剛修好,礦產才進行產出,所以要換裝,時間還是太早。
之前明軍的重心主要是在東南對付清軍,因此各種物資裝備,都往湖廣和江南運送,所以西南明軍的裝備便落後陳舊一些。
王得仁部雖然是下半年才調入四川,可是江西軍基本被打殘,而明軍又給朝鮮運去一批武器,江北大戰又消耗一些,王得仁入川前基本也沒得到補充,使用的兵器不少還是江北明軍換裝換下來的器械。
明軍步陣雖然接近關牆,但是他們在器械上並不處於優勢,而金軍占著地利,明軍雖然接近了關牆,卻並沒因此便取得了優勢。
躲在盾車後的明軍,用老式的鳥銃,用弓箭與城上對射,並沒有將城頭完全壓制住,反倒是因為正面大炮潑出成片的鐵砂,頭頂弓箭的吊射,使得明軍有些不敢露頭。
關牆上,金軍見明軍攻城器械靠近,士卒拿起火罐,便往城下砸去。
有的金軍剛站起來,舉起火罐,就被明軍火銃擊中,然後跌下關牆,但有的人卻準確的砸中了前進的雲梯和攻城塔,明軍的巨型器械,瞬間騰起熊熊火焰,裡面的士卒立刻跑了出來。
金國控制的地區,關中和成都附近,四川不好說,畢竟之前很富裕,也就張獻忠來後日子突然慘了起來,亂的時間只有七八年,人民或許比較懷戀明朝,對明軍還有一定情感,可關中就不一樣,從高迎祥到李自成再到滿清,亂了至少三十多年,老百姓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心思定而明朝一直不能解決問題,這種情況下怎麼好意思還讓人惦記明朝。
之前多爾袞推行激進的民族政策,他們為保衣冠保天下而抗擊,可是金國不搞多爾袞那一套,施法孝文帝,又能安定關中,迅速穩定地方,符合了百姓渴望安定的心思,金國立時就獲得了不少認同之感,所以金國的漢軍戰鬥熱情,要比滿清要強上許多。
城上金軍,向關下砸去火罐,滾石檑木順著搭著城牆的梯子滾下,頂著盾牌攀爬的明軍不斷被砸下城頭。
關城後面,金軍的砲石車不停的揮動拋杆,將砲石甩出,下面的弓手則不停的彎弓,向關外拋射一的箭雨。
金軍弓手將箭壺內的箭矢都插在身旁的地上,射完一箭後,立刻兩指夾著箭杆尾翼,拔起來搭上弓弦,然後拉成滿圓,再射出一箭,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循環著直到射完一壺箭後,立刻收弓退下,而這時早已有一手持弓背著箭壺的預備隊,跑步上前接替他們繼續拋射。
弓箭不比火銃,每射一箭都十分耗費體力,而金軍兵力充足,吳三桂便採取了這種輪流射箭的方法,使得金軍的箭矢不會停歇,並且每一箭都保持著能撕破明軍衣甲的能力。
關牆後的金軍弓手,分成三部分,每部一千人,任何一部換人時,其他兩部都在繼續射擊,箭雨仿佛不會停歇的一樣,一次次的騰空而起,形成一片片黑色的箭雲,然後如飛蝗般射向明軍。
密集的箭矢成為明軍最大的威脅,盾車和關前的地面上,到處都插著一根根箭矢。
這時關牆後面,一隊手持步弓背著箭壺掛著箭袋的金軍,排成九列橫隊,小跑著與一隊射完箭矢的金兵交錯而過,正準備接替他們的位置,繼續放箭射擊,但是就在
第920章 砲群大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