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忽然要撤退,使得按部就班的南京朝廷,一下進入緊急忙碌之態。
對於揚州之戰明朝這邊早有計劃,只是在物資方面準備不足,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現在多鐸要逃,那困難在大,明軍也要克服,絕對不能讓揚州城中五萬清軍,逃回北方,這樣將給明軍今後的北伐,帶來許多麻煩。
殲滅揚州清軍所採用的策略,明朝內部早有決定,總結起來,就是外部阻擊,內部圍殲,明軍將分為三部,一部以淮安張名振為主,負責切斷多鐸北逃之路,並且阻攔山東、北直的清軍南下支援,一路以在安慶、蕪湖的李過為主,前插入合肥與揚州之間,斬斷兩地清軍的聯繫,同時也切斷多鐸西逃之路,第三部就是退到大運河東岸的劉順,負責殲滅揚州清軍。
這是之前就定下的策略,王彥得知多鐸要逃之後,決定搶先動手,快馬奔出南京,吩咐各部按計劃行事,並沒有對計劃做出改變。
只是因為作戰畢竟涉及五忠軍兩鎮,還有魯王之兵,不與浙系人馬的配合,就五忠軍內部也有派系之爭,相互之間都不服氣,在指揮上容易形成混亂,所以王彥將陳邦彥以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的身份督師江北,在以兵部左侍郎張煌言為監軍,都御史錢謙益為招撫大臣,負責江北戰役。
揚州離南京這麼近,王彥本來是想親自指揮的,但是考慮各種問題,他還是不敢親離南京,況且今後戰事多得很,他很難做到親力親為,事事參與,楚黨中除了他之外,應該還要有能震住局面的人,就算他遭了暗算,他在政治上,依然有接班人,能穩定大局。
其實王彥已經開始培養顧炎武、夏完淳等人。
多鐸想要逃走,也並不容易,揚州的清軍,主要是綠營兵,他大軍還沒準備好,消息就被泄露,然後傳到了南京。
這是江南一戰後的持續影響,也是王彥要把多鐸留在揚州的原因,在江北決戰無論民心,還是地形都對明軍有利。
多澤還在準備撤退,明軍這邊搶先突襲,江北巡撫張名振遣大將阮進領一萬人馬,乘戰船進入洪澤湖,突襲了泗州,切斷多鐸經過天長、過泗州退到淮河以北的道路。
這條路也正是當年多鐸南下之路,多鐸得到消息,只能暫時留在揚州。
他手上人馬,綠營步軍居多,旗丁稀少,明軍已經得知他要撤退,劉順八萬人馬就在大運河東岸,他一走,明軍必然渡河追殺,使得他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他領幾千騎兵回去,明軍自然不能奈何他,可帶不走四萬多綠營兵,那他回去,也就沒了意義。
在歷次失敗後,不僅是旗丁,滿清連可用的綠營也不多了。
王彥從各個渠道獲取了相同信息,多鐸目前在揚州加固城防,集中兵力,似乎準備依靠揚州和明軍對抗,以待時節變化。
時間到了八月底,三個月之後江南將要迎來最冷的時節。
如果天氣像去歲一樣,淮河冰凍,那揚州戰役必然失敗,王彥也有了壓力,讓陳邦彥火速前往揚州督師,一定要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揚州之戰。
雖然王彥給他的時間很急,但是陳邦彥到了江北後,卻沒有急著打揚州,而是不急不躁的先清除揚州之西,清軍控制下的州府,將揚州外圍全部掃除。
這個責任落在了西面負責牽制合肥守軍的李過身上,忠至鎮將安慶等處防務移交江西明軍,便從蕪湖渡過長江,北上掃蕩和州府、滁州府同泗州連成一片,將揚州與合肥的聯繫徹底斷開。
其實在南京之戰後,江北不少州府,都已經向南京投降,但是因為打下南京之後,明軍需要喘息,若是這些江北州縣歸附,必然要和江北的清軍衝突,明軍便要派軍支援,所以為了休整,這些江北要歸附的州縣,都被南京朝廷按了下來,讓他們稍安勿躁,等候時機。
江北戰役一打響,被任命為招撫大臣的錢謙益,便在江北諸多州縣活動,他是江南士紳領袖,影響力很強,所以王彥才派他主持招撫。
淮南的幾個州縣,他一個個的跑了一遍,同知州交談,安撫知縣,又與當地豪族秘密接觸,李過領兵過了長江,幾乎未經一戰,便控制了兩府之地,就算是清官不願意投降的,當地豪族也半夜將城門一開,放大軍一涌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