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難,皇明興亡,在此一戰!」
轟隆隆的炮響和呼喊聲,在南京城外起伏綿延。
攻下南京,成為魯王能夠翻盤的唯一勝算,在他的號召下,被王彥排擠的理學門人,還有些對於眼下社會狀況不滿的守舊派,紛紛跳了出來,不少人開始組織人手,支援魯王靖難。
在浙江水師,從鎮江殺出,控制了南京附近的江面之後,南京朝廷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唐王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面,現在南京朝廷還以為王彥還在,可是一旦王彥身死的消息傳來,那朝廷就只能和他談判,同他妥協,求他出力平定魯王的叛亂,他便能竊取南京的大權。
城外,魯王知道他的時間並不多,水師雖然能夠阻攔江北的明軍回援南京,可是卻擋不住江西的金聲桓,還有正在北上的鄭成功。
如果金聲桓伏擊王彥得手,必然會立刻揮師東下,那時他與南京理應外合,那他就只能失敗了。
所以留給魯王的時間並不多,在浙軍到達南京不久,他們便開始炮轟南京,大軍試探著攻擊南京城。
在大勝關之西,由南直往湖廣的管道,是除了長江航道之外,大明內部東西聯絡的重要通道。
崇禎朝時期,朝廷因為財政困亂,裁撤了不少驛站,但這對於財政的節流並沒有幫助,反而會使得中央與地方的溝通變得困亂,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連鎖事件,給中央的財政,帶來巨大的傷害。
王彥主政以後,特別注重驛站和官道的建設,他要求官道能連接所有的府城,而各省的省道,則要通到每個縣。
道路通暢,出行方便,貨物能夠運出來,經濟和商業自然也就帶動起來,而發達的官道,也便於朝廷軍隊的調動和政令軍情的傳送,使得朝廷和地方都能快速做出反應,緊密的連接起來。
一個大帝國,為了防止地方割據,就得將權力收歸中央,強中央而弱地方。
這樣的好處,在於防止分裂割據,防止地方叛亂,但他也有他的缺點,就是地方權力被中央收取之後,造成很多事情都需要中央批示之後地方才能做。
王彥這幾年加強中央集權,到軍制改革,將軍隊國家化後,可以說中央集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魯王和唐王為什麼要拿南京,就是因為明朝的權力,已經逐漸集中到了南京,控制了南京等於就控制明朝。這就像後世許多國家的軍事政變一樣,控制首都,地方就可以傳檄而定。
在王彥的設想中,南京就是大明帝國的首腦,地方是四肢,而腦子怎麼控制四肢,就要靠遍布全國的官道網絡。
在大勝關西南方向百里之外,通往湖廣的官道,從矗立著的馬鞍山腳下經過。
這裡山高谷幽,森林茂盛,官道從大山南面繞過,一直通向西面,經過江西聯繫湖廣。
此時,一支二十人的隊伍,在官道旁的樹林裡,已經等了幾日的時間。
時至正午,他們正在林中吃飯,為首的一人,二十出頭,名叫朱廣溶,是一名底層宗室,是唐王下屬捧日軍的一員。
他身體十分健碩,也很精明能幹,原本是跟隨豫王,但是豫王被逼到台島之後,他便一直跟在唐王身邊,很受唐王的器重。
作為明朝的宗室,雖然只是底層宗室,但對於王彥依然深惡痛絕。
自從宗室遷台事件後,捧日軍上下都憋了一口氣,軍中所有的宗室子弟都奮發努力,準備有朝一日,拿回宗室應得的利益。
幾天前,南京內閣和議事堂通過了授權王彥調兵平叛的議案,給予王彥指揮平叛的大權,內閣的任命將通過快馬送到王彥手中。
雖說按著計劃,王彥很快就會落入金聲桓的包圍之中,內閣的任命不可能送達,但是為了保險起見,唐王還是派遣了一隊人馬前往截殺。
朱廣溶便奉命領著屬下,來到此地埋伏等候,他們坐在官道旁一片樹林內的草地上休息吃飯,朱廣溶則坐在一塊大石前查看地圖,確定了埋伏的位置,是信使的必經之地。
算上今日,他們在此埋伏了近兩天時間,朱廣溶旁邊的一名手下,一邊啃著肉餅,一邊說道:「百戶,傳令的會不會不走南岸啊?要是他們走北岸,我們豈不白等了。」
捧日軍中有爵
第1103章 準備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