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將這一段故事都忘記了,這不算是什麼大事,而且,他的記憶橫跨了多少年?
過了百年,哪裡記得住?但是,大明缺乏武將,全都是一些文官,這他是知道的,少有的幾個有實戰經驗的武將都跟朝廷不對心!像是楊鶴這樣的言官出身,硬是能被他委以陝西行都司提督的重任,這也算是夠荒唐的了!
一個國家最初的方略,在過了幾百年後,太祖朱元璋的許多理念,一直持續到了他這一代,重用文官在亂世中的弊端實在是太明顯了!這些文官當真是文不成武不就的!說起之乎者也,道起道德禮儀,談起史家典籍,可能大多數人都是好手,但要想出一個像是張居正這樣的人才,幾百年都寥寥無幾!
朱元璋是馬上得天下,最怕的,也就是別人也跟他一樣,也馬上得天下,所以,他寧願他的臣民們都是老實人!
皇帝想問題的方面,跟正常人的切入點是不同的,正常人都是看人的品行操守,皇帝看的是一個人的能力,看這個人適不適合而已。
他委派楊鶴,崇禎皇帝朱由檢心裡明明白白的很,那是因為,實在派不出人來了,誰願意去,誰就去,在級別到了的人當中,就是五十多個老頭,這些人裡面,只有楊鶴願意站出來,不管怎麼說,這份忠心,他還是心中留下了好印象的。
張偉業點點頭,「對,楊大人真沒的說。為了大明。是披肝瀝膽都不過分!必須跟楊大人好好的說道說道!讓他找人跟反民談。把朝廷的實際困難跟反民們擺清楚,人總是講道理的嘛,殺人並不能夠解決辦法。」
傅永淳沒有接話,說的輕巧,沒有東西給人家吃,談什麼?難道將反民都領到京城的糧倉去看啊?人就是要吃飯,誰跟你談?
傅永淳並不是一個古板的人,他所考慮的是。「對待反民,該絞殺的,必須絞殺,我們現在來的目的,是為了評估對待那些跟隨者,是不是也同樣要絞殺?皇上曾經下過嚴旨,只要是在任何反軍中擔任過要職的,都絕不姑息,絕不接受投降!」
傅永淳這話,是對著檢荀樓輕聲說的。顯然,在他心裡。並不接受張偉業那種,不問實際,一律按照道德標準,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是仁術治天下的一套。
檢荀樓點點頭,用手按了按,示意傅永淳不要將這些不該讓人聽到的話,放在外面說~!
傅永淳心中一驚,本來,他們這次的目的,並沒有什麼值得隱瞞的地方!因為只是評估,給楊鶴和朝廷一個匯報,他們並不起主導作用!也不是錦衣衛做的那種秘密勾當,但檢荀樓這樣的態度,顯然是更有深意的,也讓他的嘴巴,嚴實了不少!
要不然,傅永淳對於張偉業和鄭鄤是真的當成家人的,不會跟他們隱瞞任何事情。
張偉業見傅永淳跟檢荀樓兩個人低聲說話,心中有氣,也低聲跟鄭鄤道,「看見沒有,拿我們當外人呢!人走茶涼,我們的父親死了,我們又都沒有官職,人家瞧不起我們!」
鄭鄤沒有說什麼,這些事情,在他眼裡,倒也正常,本來人家執行的是公務,不跟不相干的人說道,並沒有什麼問題。卻也沒有頂撞張偉業,這就是為什麼鄭鄤能夠跟張偉業當朋友的原因,兩個人的個性,有能夠互補的方面。
鄭月琳在鄭鄤和張偉業的身邊,她聽見張偉業說檢荀樓和傅永淳,有些忍不住了,「人家有什麼問題呢?他們是官府的,本來做什麼,就沒有必要說給你聽啊?我沒有覺得鄭叔叔有什麼問題。」
張偉業瞪了鄭月琳一眼!卻沒有跟她爭執,怕是爭起來,會被傅永淳聽見,心裡卻悽苦的不行,他自己是肯定自己才華的,時常有懷才不遇的感受,卻沒有想到,自己心中最看重的鄭月琳,怎麼能這麼偏袒一個才認識不到兩日的少年?在他眼裡,檢荀樓除了是王承恩的外甥,除了是一個靠著裙帶關係上去的人,有什麼能力?匹夫一個罷了!
張偉業就對檢荀樓孤身營救高德威的做法,認為是匹夫的做法,哪裡有高位去救低位的道理?他贊成無條件的安撫反民,實在是出於一種政治觀點,並不是說,真的有老百姓在眼前了,他會自己餓肚子,去將飯留給反民吃。他們這類文人,就是一種極其矛盾的存在!
張慧儀拉了拉鄭月琳的衣角,生怕鄭月琳和哥哥又能夠吵起來,鄭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