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痛苦地沉浸在對那段往事的回憶中,精神恍惚,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只聽鄰桌的一人接著道:「朝廷在關寧一線駐兵十餘萬,打又不敢打,每年只是消耗糧餉數百萬,攤派到咱們這些小老百姓頭上而已。真不知道養這些兵是做什麼的!」
另一人卻反駁道:「誰說不敢打?新任山海關總兵馬世龍,那是我們回回人,一向能征善戰。聽說言官多有參劾馬總兵擁兵畏戰的,以馬總兵的性格,能受得了這種污衊?你們看著吧,用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有馬總兵的捷報傳來!」
「你怎麼知道是捷報,不是喪報?」又一人反唇相譏道,「反正遼東打了這麼多年仗,除了秦王殿下坐鎮的寧遠一役,我還沒見官軍勝過!」
「你胡說,馬總兵怎麼會打敗仗?」那位回回立時就翻了臉,「我們回回人有全能的真主保佑,向來是攻無不勝戰無不克!你看太祖開國時的勛臣大將,如常遇春、胡大海、藍玉、馮勝、沐英、李文忠等人,哪個不是我們回回人?要不怎麼說『十回保一朱』呢!」
「你小聲點!」鄰座之人趕忙神情緊張地勸道,「我知道你們回回厲害,可再厲害能有聖女厲害麼?你還敢在這說『真主』,仔細聖女聽見了,讓護法割了你的舌頭!」
那回回仍是不滿地嘟囔了兩聲,卻也不敢像剛才一樣高聲喧譁了。
朱由檢在一旁冷眼旁觀,至此不禁蹙眉陷入沉思。從這桌人的閒聊之中,他已經得到了幾條重要的信息。
第一,遼東方面,因為努爾哈赤斃命,皇太極剛剛繼承汗位,內部的利益調整可能還沒有梳理好。而明軍這邊,本來就是過於依賴關寧錦防線,根本不敢主動出擊。兩邊都不想打,因此倒還能保持暫時的平衡。
可是這個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聽起來卻是個魯莽之輩,似是想主動出擊。也許他過去在別處打過勝仗,可對上驍勇無比的女真精騎,他能在野戰中戰而勝之麼?以朱由檢對明軍和後金軍的了解,恐怕這位馬總兵多半是凶多吉少。至於什麼真主,那純粹就是扯淡,再過兩三百年,整個中東地區都成了西方的殖民地了,也沒見真主保佑過他的信徒。
第二,從剛才那人說的「秦王殿下」一語中,朱由檢可以猜出自己微服出行的事情並未敗露。否則,對自己的稱呼絕不會這麼恭敬。接下來只要自己晝夜兼程趕回涇陽,邁進秦王府的大門,這趟從登州到朝鮮、再從朝鮮到台灣的驚險旅程也就算功德圓滿了。
第三,剛才眾人勸那回回之時,提到「聖女」、「護法」等名目,竟然能把信奉伊斯蘭教的回回嚇得緘口不言。聽起來這也像是一種宗教,卻不知為何能有如此大的勢力?歷史上以宗教蒙蔽百姓,甚至聚眾造反的事情屢見不鮮,如今時值亂世,這種勢力又出來興風作浪,豈不是對著本已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又狠狠地踹了一腳?
不過轉念一想,現在自己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趕回涇陽。他本來還想先給秦王莊和登州送個信報平安,可後來一想這個時代又沒有電話電報,送信的人不一定比自己走得快。
再說他和李貞妍現在就是孤零零的兩個人,又能讓誰去送信?還不如徑回涇陽,給苦盼自己歸來的蕊兒她們來個大大的驚喜。所以朱由檢也不想節外生枝,反正這「聖女」也跟自己扯不上關係。
二人正準備要走,忽聽街上一片大嘩,緊接著就有數十人從遠處吹吹打打而來。附近的百姓也全都湧上街去,對著遊行的隊伍頂禮膜拜。
待隊伍走近,只見前面是八名光著膀子的彪形大漢手持皮鞭開路,後面跟著兩個短衣襟小打扮、腰間佩劍的男子。這二人目光炯炯,步履如風,一看就是武術好手。
再往後面看,就是兩人抬著一樣白花花的東西,朱由檢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尊雕刻成蓮花瓣形狀的漢白玉底座。這東西二尺見方,少說也有幾百斤重,不知道他們費力氣抬這玩意幹嘛?
朱由檢正詫異時,又見後面是一台八人抬的大轎,抬轎子的卻不是男子,而是清一色的妙齡少女。按照明代的規矩,三品以上的大員才可在京師之外乘坐八抬大轎。看這架勢,轎中之人肯定不是官員,這明顯是逾制了,卻不知官府為何不管?
在這頂詭異的大轎之後,還跟著二十多名少男少女,一面前行,一面拋灑白色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