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袁崇煥去皮島會見毛文龍,高第不禁憂心忡忡地道:「袁巡撫為了關寧錦防線確實殫精竭慮,累得又黑又瘦,這一點臣是極敬佩的。只是他脾氣太急,不能容人。毛文龍又自恃功高桀驁不馴,連臣亦不放在眼裡。他們二人因為糧餉問題早有齷齪,希望二人不要因為意氣之爭,影響了抗虜大局才好。」
孫承宗也搖頭嘆息道:「袁崇煥是臣一手提拔起來的,他能力是有,但心胸狹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個毛病也很嚴重。當年臣就告誡過他,看來他是沒有聽進去!雖然我朝以文制武,但東江鎮不歸遼東巡撫節制,論官品毛文龍比袁崇煥還高,貿然前往,能商議出什麼結果來?唉,希望不要出什麼亂子!」
朱由檢額頭的青筋也跳動了幾下,卻勉強忍住胸中的怒火,轉對吳三桂道:「你說是袁大人讓你來換滿桂?好好的為什麼要換防?」
吳三桂忙賠笑道:「回陛下,因祖總兵近日在大凌河築城,占用了大量的邊軍。袁大人認為建虜和議絕非出於真心,還是要抓緊時間把城築好,於是又從錦州和寧遠抽調一萬兵力趕赴大凌河。現在寧遠和覺華島只有五千邊軍,錦州只有一萬,剩下的全在大凌河,後方空虛。因此袁大人命小將率五百軍來換滿桂將軍,請滿桂將軍率山海關一半兵力移駐寧遠。」
滿桂聽了立即不滿地道:「去寧遠有什麼意思,要去就去大凌河殺個痛快!」
孫承宗卻把臉一沉道:「滿桂,君前不得放肆!」
滿桂別看天不怕地不怕,卻最怕孫承宗這老爺子,嚇得一縮脖子,趕緊緘口不言,卻用期冀的目光望著朱由檢,希望皇帝能將自己派去最前線。
孫承宗則沉吟道:「陛下,現在我們已經斬殺建虜偽使,建虜得知消息後必來報復,大凌河築城更顯要緊。我們原打算將趙將軍調往薊州,現在看來是不成了。如果滿桂和趙率教都離開山海關,山海關豈不成了一座空城?不如暫留趙將軍守山海關,依袁崇煥之見調滿桂至寧遠。待遼東局面鞏固後,再考慮薊州不遲。」
朱由檢一言不發,瞥見高第欲言又止,心中一動道:「容朕再細思一下。尚書大人,時辰不早,你上了年紀趕路辛苦,先回房安歇吧。」
孫承宗其實很希望朱由檢立即就做出決定,可見皇帝猶豫未決,也不好說得太多,只得領命而退。
高第趕緊為皇帝準備晚膳和下榻之處,正忙活著,突然接到朱由檢口諭:立即到鎮東門門樓上議事!
高第不敢怠慢,急忙匆匆趕至鎮東門。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儘管城頭燃起了火把,也不足以驅散無邊的黑暗。
朱由檢正在城頭等著他,滿桂和趙率教也在,只不見了孫承宗和吳三桂。見高第趕來,朱由檢和藹地道:「高大人,方才尚書大人贊同袁崇煥之議,朕看你欲言又止,似有不同意見。現在尚書大人不在,你有什麼話,不妨對朕直說。」
高第心中一陣感動,一時間忘了自己的處境,很少有地直言諫道:「陛下,臣以為大凌河實難守住!」
「哦?」朱由檢饒有興趣地道,「何以見得?」
「陛下請看,」高第立即取出隨身攜帶的遼東草圖,為朱由檢指點道,「寧遠在山海關東北二百里,錦州又在寧遠東北一百三十里,大凌河在錦州東北三十五里,與廣寧距離不過一百餘里。建虜大軍即駐在廣寧,又全是騎兵,若想攻大凌河,最多一天即可圍城。
「而我軍不擅野戰,只能據城固守待援。而且我軍以步軍為主,不論是從山海關還是從寧遠派出援軍,均需跋涉數日,建虜可以逸待勞痛擊我師。因此大凌河實在不是一個好戰場,更何況城池還未築成!」
「那依高大人之見,應在何處守城呢?」朱由檢追問道。
高第猶豫再三,才嘆了口氣道:「以臣愚見,其實駐守山海關是最好的。只是袁巡撫已經費了那麼大精力築好了寧遠、錦州二城,放棄實在可惜。邊軍將士田產子女都在此地,也絕不肯輕棄。」
「那你剛才為什麼不說?」
「關寧錦防線是孫閣老的得意之作,臣豈敢造次!」高第囁嚅著道,「再說陛下也曾說過,祖宗之地寸土不棄,臣又怎敢…」
朱由檢也沉默了,望著鎮東門外向東北方向延伸、逐漸消失在夜
第八百零一章 重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