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由檢突然提出的這個方案,所有大臣都感到匪夷所思。因為自從內閣制度建立以來,一般也就是三四個閣臣,最多不過六七人。如今皇帝一句話,就增加到十五人,這變化也未免太大了點!
可是細細一想,皇帝如此安排似乎又很有道理。對於東林系大臣來說,因為此次大典,內部早已吵翻了天,好不容易才弄出這份名單。如果因為枚卜的偶然性,導致名望更高的人落選,他必心有不甘,如此則不利於東林黨內部的團結。
雖然他們對皇帝讓六部尚書同時入閣感到很不滿意,但卻苦於無法說出口。按照慣例,六部真正的尚書是不能兼任閣臣的,這也是出於權力制衡的考慮。但是閣臣的正式名稱是「大學士」,品級只是正五品,這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為了保證內閣的權威,自宣宗朱瞻基時起,變通為內閣成員領六部尚是正二品,這樣一來就不至於有朝臣不服內閣了。
但是這就給了朱由檢一個絕好的理由:你兼任尚書尚且可以入閣,真正的尚書為何不能入閣?這樣,做為中間派的孫承宗、王在晉、來宗道、袁可立等人,就都可以進入內閣,防止了東林黨一家獨大。
東林黨人權衡利弊,還是錢龍錫率先奏道:「陛下既有聖斷,臣等自當遵從。」
其餘東林系大臣也明白了錢龍錫之意,那就是雖然枚卜泡湯,但東林系還是保住了八個內閣席位,已經占到了多數。如果一味反對皇帝的方案,將皇帝惹惱,那就連這個成果都保不住了,因此也只好紛紛附議。
至於溫體仁,則連稱皇帝聖明,並且慷慨激昂地道:「臣叨九列之末,不忍見陛下焦勞於上,參錢謙益完全是出於公心,不意竟遭朝臣詆毀,說臣是為了自己入閣才如此。臣孑身孤立,百口莫辯,一身豈能當眾怒!萬乞陛下將臣罷歸故里,以避凶鋒,臣亦以此明志矣!」
這一手又玩得極其巧妙,因為溫體仁知道得罪了東林系大臣,就是再推也推不到他頭上了,便故意做個姿態,反而能從皇帝那裡拿到印象分。
朱由檢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將溫體仁罷官,那不等於否定自己麼。因此對溫體仁溫言勸慰道:「卿既是為國劾奸,何必求去,所請不允。」
接下來就是確定內閣成員了。按照枚卜名單上人望高低的順序,依次選出八位大臣。
排在首位的是錢龍錫,他也是眾望所歸。溫體仁今天幾乎將東林黨人罵了個遍,惟獨不敢對錢龍錫發難,可見錢龍錫威望之高。
第二位是韓爌。這位不但是東林元老,也是三朝老臣,萬曆年間就曾出任過閣臣。前兩年因為得罪的閹黨而遭罷黜,如今又被朱由檢起復,因此對朱由檢是感恩戴德。
第三位是李標。此人性情耿直,處事公允,並不像其他東林黨人那樣有那麼強的門第之見,因此也得到了很多中間派大臣的推選。
第四位是周道登。此人為北宋理學泰斗周敦頤之後,自然受到很多大臣的尊重。
第五位是劉鴻訓。此人出身名門望族,曾在萬曆末年出使朝鮮,正趕上後金攻陷遼陽,陸路斷絕,劉鴻訓千里跋涉而歸,途中還收容了大量難民,可見其膽色過人。而且他也是個典型的東林黨人,嫉惡如仇,特別能戰鬥,閹黨中的狡猾分子楊所修、陳爾翼正是被他參倒。
第六位是何如寵,安徽桐城人。桐城多望族,有明一代名人文士層出不窮,這何如寵亦是如此。他既有文名,為人又謙和大度,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他與左光斗既是同鄉,又是好友,此次名列枚卜之列,正是受到了左光斗的大力推薦。
第七位是吳宗達,亦是萬曆年間的老臣。其人正直而又寬嚴適度,並以詩詞著稱於世,也是東林黨人極為推崇的人物。
第八位是鄭以偉,又是一位當世大儒,為官清廉,僅有的一點俸祿全都用來買塞滿了幾大屋子,甚至為買書還挨過餓,一時傳為美談。
另外六個名額,則分屬六部尚書。依次是吏部尚書孫承宗、戶部尚書王在晉、禮部尚書來宗道、兵部尚書袁可立、刑部尚書喬允升。因為工部尚書尚在空缺之中,以後誰被推舉為工部尚書,也就自然進入了內閣。這個本來位列六部之末的位子,從今天起,突然變得炙手可熱起來。
剩下的一個名額,則需要朝臣當廷推選。結
第八百七十四章 成立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