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女真人都摸不清毛文龍這支神秘的部隊到底在哪,遠在千里之外的朱由檢就更不可能知道了。∈↗頂點小說,因此他雖然記掛著這支奇兵,也只能暫時撂在腦後,專注於眼前的工作。趁著暫時駐在洛陽,較少受到朝廷官員的干擾,朱由檢開始啟動一個至關重要的大動作:改革軍制。
這個改革首先是從賞賜有功將士做起的。自從朱由檢登基以來,全國各地大仗一場接著一場。尤其是他從陝西帶出來的秦兵,先後經歷了平定閹黨叛亂、遼東撤軍、平定西南、京師保衛戰,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中原大戰,可謂戰功累累。
但是由於朝廷財政捉襟見肘,朱由檢一直沒對有功將士進行像樣的賞賜。有功不賞,對軍隊的士氣絕對是重大的打擊,所以這件事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否則即使是他一手帶出來的秦兵,也難免會心生怨言,進而影響戰鬥力,甚至離心離德。
恰好現在收復了洛陽,朱常洵的大部分財產被接管,讓朱由檢有了足夠的底氣。他首先下詔宣布:凡是在他登基之後參加歷次作戰的將士,均可分得一塊土地,具體分多少畝,依其戰功而定。土地從皇莊中撥出,皇莊現在主要分布於北直隸、河南二省,獲賞者既可以直接獲得賞賜的土地,也可以在自己的籍貫換地,還可以按照比市價更高的價格直接折現。
這條政策有以下幾大好處:
第一,賞賜極重,對有功將士是很大的激勵。在這個時代人的意識中,沒有什麼是比土地更珍貴的,因為土地可以代代相傳,每年收穫,免除將士後患。其實別說是這個時代,即使是在前世,新中國之所以受到人民極大擁戴,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進行了土地改革,讓人民獲得了土地,人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而按照明朝制度,軍隊屬於軍戶,自從建國之初劃定軍田後,土地就不再增加了。後來兼併之風大起,很多軍戶的土地被巧取豪奪,軍戶迫於生計棄戶逃籍,直接導致了明朝軍隊戰鬥力的直線下降。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朱由檢焉能不對軍人的土地問題高度重視。
按照功勞大小不同,朱由檢把賜地分為五畝、二十畝、百畝、百頃四個級別。對於作戰最多的秦兵老底子,基本上每人都至少可以獲得五畝這一賞賜。殺敵五人以上者,可以獲得二十畝地。
須知明代全國民田和軍田加起來約為八百多萬頃,也就是八億畝;而這個時代的全國總人口,在泰昌年間有過一次統計,為五千多萬人。但由於需要交「丁賦」,也就是人頭稅,因此存在大量的人口隱匿現象。朱由檢曾經與閣臣討論過這個問題,依錢龍錫的判斷,全國實際人口至少在一億以上,否則不可能每年消耗那麼多糧食。
按此推算,明代的人均耕地數最多為每人八畝。那麼二十畝地的賞賜就非常重了,基本上是讓一個家庭的耕地數翻倍。即使按照市價,平均每畝地折銀十五兩,二十畝地就是三百兩。對於普通農戶來說,三百兩銀子是一輩子也花不清的巨大財富。
至於負責指揮作戰的軍官,可以獲得百畝重賞。而解勝、郝永忠、李定國、李來亨這幾位秦兵出身的大將,因為戰功卓著,獲得了百頃良田,也就是一萬畝土地。這個賞賜當然極重,但朱由檢認為他們完全當得起。
第二,賞賜的田地全都出自皇莊,再說白了就是沒收的藩田。朱常洵在河南有藩田五萬餘頃,也就是五百多萬畝土地,而獲賞將士一共不到十萬人,把福王的藩地填進去就差不多夠了。何況此前朱由檢還將蜀王朱至澍廢黜,順帶把蜀王這一系給斷了。蜀王的藩田自然也劃歸皇室所有,雖然及不上朱常洵多,至少也有一兩萬頃。
這些土地都直接歸皇室所有,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朝臣也無權置喙。當然,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要說朱由檢完全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與社稷傾頹、江山易主相比,朱由檢寧願主動來個「均田地」。獲得了土地的將士,自然會對朝廷更加忠心耿耿,因為他們保衛朝廷,就等於是保衛自己的家園。
第三,朱由檢用土地賞賜取代了爵位和蔭襲賞賜。按照過去的規矩,立了軍功,大者可以封爵,小者亦可襲官。但是朱由檢對這種制度極為反感,因為這種制度無疑使功臣的後代躺在先人的功勞簿上,可以不勞而獲。除了本身就是朝廷極大的財政負